■年龄偏大、技能偏低、资金短缺,一群下岗失业人员没有等靠要,没有怨天尤人,他们付出相同的艰苦,他们实实在在努力拼搏
■“弱势群体”成功的背后,社会大家庭倾力扶持暖人心怀
■下岗失业再就业,她不仅还清了债务,还购置了两辆面包车、一套100多平方米的住房
■“春林”的成功,带来的启示深刻而经典……“春林”,不就是广州市一位下岗职工开的肠粉店吗?这是普通市民对三年前的“春林苑”的印象。
让人惊叹的是,如今“春林苑”不仅从一家小店发展成为面积200平方米的大餐馆,而由其衍生涉及多个行业的“春林”系列店已扩至18家,而且家家盈利,其中一家“春林”店月营业额达165万元!
“春林”这一名字已经成为广州市再就业的一块金字招牌。最近,这18家“春林”系列店还成立了联谊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成绩受到了劳动部门的表彰。
从“弱势群体”到生活强者,辉煌的背后,他们如何走过来?他们靠什么得以成功?社会大家庭对他们给予怎样的帮助……记者对此深入探访。
共同秘诀:更加努力,更多付出“一股绳”合力发愤开天地今天的“春林”系列店,颇有些“连锁店”的模样:全部有标识统一的招牌、门面,冠以“广州市劳动力市场扶持自主创业”的标志。赏心悦目的与公益性劳动力市场一致的苹果绿整体色调,给人带来一派生机盎然的感觉……劳贞波是“春林”系列第一家店“春林苑饮食店”的经理,说起创业初期的艰辛,她记忆犹新:“我们就是几个下岗职工,本来就很困难,只有找亲戚朋友借点,四处筹点钱,才把店子开起来。”店开了起来,但如何抓住顾客的胃口,他们都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几位下岗职工到劳动力市场的再就业培训那里取经,边学习边实践,两个月的时间春林苑的姐妹们累得都快趴下了。
共同的失业下岗的经历,使每家“春林”店的经营者都如兄弟姐妹般扭成一股绳。由余发华等10位原广州缝纫机铸造厂下岗人员创办的从化铧强五金机械厂,从2003年8月创立,现在已有几十位员工,今年还计划再招100人。余发华说:“相对‘春林’系列其他的店面,机械厂要求有更大的资金投入。我们靠着下岗时补贴的几万元,再加上家里兄弟姐妹凑上一点,最后凑足了四五十万元资金。做自己的老本行,大家一条心,机械厂也慢慢上轨道。”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出大力”、“流大汗”所受的苦还在其次,创业后如何生存、发展,这是对“春林”更大的考验。做电器的何学辉感触地说:“与国美、苏宁等家电巨头比,我们只能算是小打小闹,不成气候,竞争的压力可想而知。但有一点,我们在服务上绝不会比他们差。”正因为是小店,员工安排更为灵活,他们推出电器即买即装,“我们经常晚上九十点还送货上门,只要客户有需要我们就满足。”规模小,意味可以灵活变通,他们加大力度发展季节性比较强的干衣机等产品,还做一些比较小型的抽湿机等电器,避免与大厂家的“大路货”抗衡,抓住市场空隙,站稳了脚跟。
政府帮护:省市领导关爱营造社会氛围特困办一串故事温暖感人“没有政府和社会的热情相帮,我们‘春林’不可能有今天!”采访中,记者不时从经营者口中听到这样的激动话语。
的确,没有资金、不懂政策、欠缺经验,这样的“拦路虎”单靠下岗失业人员自身的努力已难以解决。“春林”系列能够坚持下去,离不开各级领导和职能部门的关心爱护,李长春、黄华华、林树森等领导关注“春林苑饮食店”的成长,已经传为佳话。“春林”系列店一变十八,广州市劳动力市场特困办工作人员也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找资金上门送“定心丸”
从事汽车玻璃配件生意的梁金泉之前失业3年多,全家积蓄只有6000多元,加上小额贷款才2万元,而创办汽车玻璃配件中心至少需要6万元。没有资金,一切都成为空想。万般无奈的梁金泉来到特困办求助。当得知梁的亲戚愿意借钱给他,但又心存顾虑下不了决心时,特困办主任林显荣拉着梁金泉往梁的亲戚家跑。梁金泉的亲戚曾经在电视上看到特困办帮扶下岗失业人员的事迹,并且了解到附近有两位失业人员也是特困办帮助重新就业,林显荣的上门让他吃了“定心丸”,亲戚最终下决定投入资金帮助梁金泉创业。
琐碎工作甘愿“跑断腿”
一位带着两个孩子的单亲妈妈要开个熟食店,特困办工作人员带着她到环保、卫生、工商各部门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甚至因为起的名字重合不能注册还帮着她另起店名。一些自主创业的人向劳动力市场反映税收优惠方面的困难,工作人员又马上四处奔波解决。
有些帮扶工作简直可以用“琐碎”来形容。单是劳贞波等下岗女工开办饮食店的档口问题,特困办的工作人员就带着她们走遍越秀、海珠、东山等6个区,最后在东山区明月路找到了现在这个档口。“帮我们选档口,既要顾及我们的实际资金情况,又要是可以赚到生意的铺面,我们自己都觉得很辛苦很麻烦,他们却很认真地跑遍各个点来比较。”这样的工作作风,令不少“春林”店主感动不已。
“我们希望‘春林’系列的18家店是18棵青松,而不是18个伤病员,因此只要能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我们就算‘磨破嘴’、‘跑断腿’也无所谓。”劳动力市场服务中心特困办主任林显荣这样对记者说。
与时俱进:“努力过,总比无所事事强”最重要勇敢迈出第一步据说,即使在发达国家,能创业成功一年以上的企业比例也不超过30%,更何况本身就属于“弱势群体”的下岗失业人员!然而,通过自己的努力,加上政府的大力扶持,“春林”一路走来,成为广州再就业的一面招牌。作为“过来人”,对一些正处于人生十字路上彷徨的下岗失业人员,“春林”的经营者们有什么肺腑之言?
开业才4个月的翠湖福水族店的周绍文说:“迈出第一步是最重要的。”他说,下岗之后他很彷徨,创业前最担心的是自己没有经验,然而在劳动力市场领导的帮助下,最终咬紧牙关迈出第一步后,他便尝到了回报的甜头。他说,为了开店,他进行了市场调查,选对了档口,生意就做了下来;养鱼专业不懂,就多看书,平时多观察鱼的习性,很快就会了,“只要观察准确了,看准了市场就不要怕”。
新广来汽车维修配件行的郭好卿说:“努力过,不管结果如何,总比无所事事强。”很多下岗职工就怕把自己的小本钱亏了,其实,现在从国家到盛市,都有各种优惠政策帮扶再就业,只要有决心把心思放在创业上,不一定发大财,但肯定有个饭碗、能吃饱饭!现在,他这家店的员工,有一半以上都是原来的下岗失业人员。
创业不容易,还要懂得“与时俱进”。经营五金行的胡超予告诉记者,过去他也曾做过自主创业的尝试,但都失败了,后来在劳动力市场工作人员的鼓励下,又一次创业。胡超予说,一些下岗失业人员由于经历所限,往往跳不出原有的思维模式,这是创业的大忌。如果真希望创业走出困境,那一定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不断充实自己,提高技能,他再次创业成功,与在特困办的帮助下转变思路有很大关系,“失败不可怕,关键是要懂得‘与时俱进’”。
当然,并不是人人都适宜创业,铧强五金机械厂的余发华说,就业再就业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关键是要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客观的把握。多位“春林”店的经营者都提醒:“创业之前,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也很重要。”
再上台阶:至今已安置212名失业人员五送五帮让“春林”更强大“不要以为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的小店都是小打小闹,其实现在‘春林’18家系列店里,营业额最低的每天也有400元,而最高的月营业额达到165万元。”广州市劳动力中心市场服务中心主任张宝颖介绍说,目前这些“春林”店的经营范围已从当初的肠粉经营,扩大到包括文具店、童装店、五金店、加工厂等,从当初“春林苑”所在的东山区,全面扩展到白云、海珠、荔湾和从化等地。
通过创业,“春林”系列中原本生活困难的下岗失业人员处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如一家通过质量技术、诚信、优质服务赢得了市场的“春林”系列店,生意蒸蒸日上,月营业额高达三四十万元,先后招聘了32名失业人员。店主本人不仅还清了债务,还购置了两辆面包车,购置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的住房。
更重要的是,“春林”一变十八,吸纳的下岗失业人员越来越多,据统计,一人创业,平均还可以带动9人就业!至今“春林”系列企业已安置了212名失业人员。
近日成立的“春林”系列店联谊会,成了这帮有着共同经历的兄弟姐妹的“娘家”。特困办主任林显荣对记者说,技能培训能够解决部分技能不足的问题,但创业要成功就不能单靠培训,还要有一个自救互助、交流经验的好去处。通过联谊会,大家可以定期交流各种市场信息,分析各个企业的资金、业务状况,“春林”大家庭抗风险的能力会更强,发展壮大的动力也更足了。
市劳动力市场有关负责人透露,下一步劳动力市场还开展“五送五帮(送政策,帮创业扶持;送宣传,帮转变观念;送培训,帮提高技能;送温暖,帮渡过难关;送岗位,帮实现就业)”活动,引领失业人员再就业,使“春林”系列品牌进一步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