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场地
看到私营卫生院、卫生所的生意很红火,张翰国也想开一家。询问了有关部门后,张翰国发现开卫生所除了必要的店面和专业的医师外,最难办的是营业执照,他只好打消了这个念头。
一次,张翰国去县医院看病,发现注射室的条件极为简陋:几个硬板床、几把木椅。尽管收费只有2元,他仍听到了不少患者在抱怨。一打听,原来医院没有资金改造。张翰国脑子转得快,他马上与医院协商,自己投资对注射室进行装修,全部购置软床和沙发,而且购进饮水机和空调,收费标准则从2元提高到5元,而他从中提取2元。经过商议,医院和张翰国建立了合作关系。
几个月下来,效果比想象中的要好。病人满意了,医院的形象也好了,最主要的是张翰国赚了钱,三方皆大欢喜。
借设备
山西吉县的刘增宝设计了两个产品:苹果贴字膜和苗木防护袋。有了新技术,他就想搞加工,可是预算了一下,引进两套设备再加上厂房建设,少说也得需要上百万元的资金。刘增宝吓了一跳:100万?!就是10万也没有啊!借吗?贷款吗?投资风险太大啊!左思右想,刘增宝想出个路子。
本文发表于博锐|boraid|25
他舍弃了自己生产的老路,采用外借加工的方式,委托石家庄一个工厂按他的质量要求进行生产,而产品名称、商标和营销则全部由自己所在的公司——吉县生产力促进中心冠名和运营。这样,他不仅避免了引进设备的还贷压力,而且还有了充足的资金开拓市场。一年下来,刘增宝设计的产品畅销周边几个省。
借资金
2003年初,杨童无意中发现城里的农资商店火暴异常。他心想,自己对农资用具还是有一定了解的,做个外行不如做个自己了解的买卖。杨童决定自己也开个农资商店。
杨童先从中间商那儿批来货,然后再按一定的比例加价出售给顾客。杨童是个细心人,他不断从农民那里了解农业行情及需求,以利于自己进货。也正因为农资用品选的精,杨童的农资商店客流不断。
然而,几个月下来,问题暴露了。因为这种进货渠道,不可避免地发生资金周转的困难。杨童陷入了经济危机。
借钱、贷款终不是个长久的办法。要想解决资金难题,还是要寻代理。为此,他邀请全国有名的厂商来实地考察他的信誉和经营能力。一次不来的,杨童邀请第二次,第三次,直到厂家来人实地考察。
凭着杨童的不懈努力,很多厂商授予了他产品独家代理权。两年后,杨童基本上不需占用自己的资金,都是先由厂家发货,等到半年或年终统一结算。这样,效益自然好于其他的零售商。
借技术
不懂技术就真的不能搞种植吗?梁彩云心里可不这么想。梁彩云的家乡是个水果之乡,每年那里出产的水果都被预售一空,根本不需要自己去找市场。梁彩云承包了800亩的苹果园,她算了笔细账:除去承包费,请一个技术员的费用要一万多,而购买农资用品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若能将其合并起来,不仅省了技术费用,还能保证农资用品的供应,岂不是解决了很多难题。”梁彩云心里盘算着。
于是,她选择了一家农资服务中心,由其全程负责农资、技术服务。由于她的农资需求量比较大,这家中心为了与梁彩云建立长期合作,技术服务格外精心,也多次请专家为梁彩云的果园做实地指导,还帮助她的果园培训员工。由于技术到位,梁彩云的果园果品优果率非常高,县政府还把她的果园作为“精品示范园”。从一个门外汉到种植能手,梁彩云不仅“借”来了技术,还“借”来了百万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