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被人家轰出39次,不怕任何形式的拒绝
按照当时行业状况,新手如果能在第四个月卖出自己的第一台产品(一种事务机器)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这样的推销会时常被人拒之门外,我们共有5个推销员,为了鼓舞士气分2人一组,剩下一人落单,为了让自己成功,我要求自己一个人单独行动,其实我是在想:自己一个人上门推销,即使被拒绝,也没有熟人看到那个尴尬场面,而且一般推销的概率是每推销40个顾客,可能会有一笔成交。于是我当时的唯一想法就是“我要碰39个钉子,于是我就希望被人家轰出39次,有了这样的心理准备,还怕什么呢?每次敲门之前,我都想好了这次是要被轰出去的,所以任何方式的拒绝都在我的预料之中,可结果我在一个半月居然卖了4台机器.
重圆大学梦
当时的推销员经历对我触动不小,也让我开始觉察到自己的经商潜力,不过当时还是感觉压力太大,于是辞职,再去考大学,每天晚上7点到早上7点读书”。当时和我的室友竟然对别人说:“隔壁那个怪人从来没有睡过觉!”
我这次读书要求自己一定要“从一而终”,做题目时不再碰到难题就跳,终于考上了台湾东海大学。
可是上了东海之后成绩一塌糊涂,对自己的物理专业实在是毫无兴趣,于是我又缠着老师要求换到社会学专业,其实我并不是真的对什么心理或者社会学感兴趣,只是想换个专业至少可以好混一点,可惜大学还是没有混毕业。
这样的求职方式让对方汗颜
学校出来之后,我想自己总应该找到一份有前途的工作,于是去一家做键盘的电脑公司面试,面试之后对方老总对我说三天以后给回音,可四天过去了也杳无音讯,后我就直接去找他们的总经理,当时他不在,我就一直等到晚上7点钟总经理总算回来了,我直接走上去对他说:“你不是说过三天后给我回音吗,可到今天你还没有给我消息?现在你不用通知我了,明天我就直接来上班。”可能是我当时说话的口气把他吓了一跳,他就对我说:“那好吧!”就这样我在这家公司上班了!但其实是一家很小的公司,但后来变得非常成功,并由于业务的扩展派我到美国去开拓业务,我就到了美国。但很快我就发现这种工厂似的模式很难真正展开做大,这也是后来我离开这家公司自己创立了“优派”这个品牌。
“我只做价值链中最有价值的事”
ViewSonic只有品牌没有研发和工厂,在别人看来是致命伤,可在朱家良看来,恰是优派之经典之笔。
前车之鉴,岂能忘却?像惠普、康柏都不做生产只做品牌行销的佼佼者吗!朱家良1987年从美国创业打品牌开始,就很明确不要自己制造工厂,因为在信息产业的利润链中,品牌行销是最有价值的部分,有些工厂反而会沦入“量大价低”的宿命模式。没有生产线,等于没有包袱,企业就象兔子一样跑得快。
“如果你没有自有品牌,你的前途就掌握在别人手里,”朱家良说。“我不要工厂,但我要最顶尖的品馆(品质管理人员)周游在全世界最棒的厂商,无工厂即全世界都是我的工厂,我可以任意选择,我们的要求标准非常严格,对工厂的考核非常严谨。我坚信品质是做出来的,只能让最优秀的工厂一次性做出最好的产品而不是等做好了产品做好了再来二次加工。我们要让全世界的工厂都知道,加入优派阵营就能提供最好的价值,是一次崭新的契机。我们的品牌一直走中高档路线,自然可以找到中高档的研发与工厂,制造出高品质的产品。
只作与显示器有关的产品:从3寸到300寸
走单一产品路线常常是企业之大忌,而朱家良很坚定地维护ViewSonic的品牌形象。包括了品牌定位的确定与坚持、品牌命名、打广告、通路及售后服务等。ViewSonic进入市场时,除了强劲的日系对手外,美国本土市场大大小小的品牌多达七八十家,后来很多品牌消失不见,很多人劝他再打一个副品牌,但是朱家良不为所动。朱家良以前还有两个低价位的小品牌,在ViewSonic做成功之后,他就把这两个小品牌舍弃掉。
集中兵力在一个市场成功
这个可以追溯到朱事业的起步,刚在美国创建的优派是一家小公司,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外来户”。朱家良的做法是不分散企业的注意力。他苦心经营美国市场,当时NEC是他最大的“肉中刺”,花了8年时间把它赶下来,坐上了美国显示器第一大品牌的宝座。其间,朱家良没有去开拓任何一个海外市场,直到优派成了美国市场上的知名品牌。
“有比较才有结果”,在美国尝到甜头后,朱家良取把第二个市场选在了显示器的主要厂商集中地——台湾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