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中华陶瓷网 [简体版] [繁體版] [网通站]  会员中心  RSS定阅  留言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中华陶瓷网
 网站首页 行业专题 人物专访 陶瓷收藏 电子杂志 陶瓷装饰 经营管理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直通产区 福建德化 景德镇市 佛山潮州 山东淄博 湖南醴陵 河北唐山 本网动态 网站建设
首页  资讯  企业  产品  供应  求购  展会  招聘  搜索  文化  商城  名家  技术  图库  百科  营销管理  陶瓷之路
原料
产区德化 广东 江西 山东 湖南 四川 河北 晋江 其它 | 日用陶瓷 工艺陶瓷 建筑陶瓷 原料辅料 卫浴陶瓷 陶瓷机械
 您的位置: 首页>行业资讯>>国内动态>>|
我们离破产不远 从现金流到健康的陶瓷产业转移

发布:2008-3-8 9:04:42  来源: 陶业精英博客圈 [字体: ]


没有良好的现金流 我们离破产不远

 
  这几天看了张有卓老师《现金为王》的文章,颇有感触,联想到最近出席的几个陶业相关活动,从各大小论坛到各种会议,佛山陶企的产业转移成为不同场合的热评话题,感到两者之间有着某种隐隐约约的关系。以下是本人梳理的几点陋见,供同业参考。
  纵观中国目前产业,特别是为数众多的制造业,很多就是直接从发达国家转移过来的,利益驱动是最直接、和最原始的转移冲动,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发达国家在产业转移的同时,品牌是增值和正面的,并不因为生产成本的下降而导致品牌影响力或者企业运行水平的下降,我们暂时称之健康的产业转移;与之对应的,像张老师所说的,脱离了“基建,建厂,人才培训,销售渠道,供应链的完善”,加上品牌整体运作的产业转移,我们称之为“不健康的产业转移”。

  而我们现在更迫切需要的,正是健康的产业转移。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品牌也必须拥有强大的拉动力,而不是简单依靠“零地价或低地价——高额贷款——圈地——高额贷款······”的循环怪圈,这种低质量的产业转移是不正常和不健康的,带来的是企业不得不在高风险运行,直接的后果体现在资金流崩盘,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我们也欣喜地看到,目前佛山政府及部分有远见的陶企,正在自觉不自觉地绕开此类“产业转移”的陷阱,“陶瓷产业总部基地”的概念,为陶瓷企业的健康产业转移提供了良性的注脚,相信是一个好的发展方向。


附录:《现金为王》作者:张有卓

  现金为王,是国外企业界的一句名言,所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特别关注现金流量表,一些大企业,甚至上市公司,因为不能支付到期的债务,因而破产的案例也不少。联想起陶瓷企业在全国的快速扩张,在业界一片欢欣鼓舞之际,也不禁有些担忧,目前我们企业的经营业绩,是不能支持如此快速扩张的,那么,出路只有负债,利用内地扩张的冲动,依靠零地价或低价地价,取得高额贷款,不断的圈地,又不断地获得现金,以此获得现金平衡,但是欠债总是要还的,要知道,企业经营业绩的增长是跟不上扩张速度的,一个新企业,从基本建设,建厂,到人才培训,销售渠道,供应链的完善,都需要时间的。而且,市场的容量也是有限的,目前,产能已经大为过剩,新的生产能力大量投产之时,必将掀起新的一轮价格之战,届时价格会进一步降低,造成利润下降,那么企业如何贘还这沉重的债务?更危险的,是政策的变化,房地产政策一变,土地必须在一年内开发,就使不少开发商陷入财务困境,那么内地对陶瓷产业的政策,也是说变就变的,例如,淄博已开始赶走20多家陶企,到时,银行就会逼债,如果没有新的圈钱之招,现金链就会断裂,后果则不堪设想。

  希望企业在快速扩张之时,三思而行,多点危机感,就像“华为”一样,经常在思考我们离破产不远了,此外,至少要做投资机会分析,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上一页 [1] 下一页
共有  条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推荐产品 更多...
同乐
包邮特价:360
荷叶瓶
特价:499
辉煌腾达
特价:488
幽梦
包邮特价:1299
陆羽品茶
包邮特价:888
凌云骓
特价:488
自在春风
特价:599
欢天
特价:999
竹之语
包邮特价: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邮特价:699
烟雨江南
包邮特价:2999
上善若水
包邮特价:2660
 ·本类最新 更多...

 >> 国际新闻 更多....
 >> 福建德化 更多....
 >> 广东产区 更多....
 >> 江西产区 更多....
 >> 企业新闻 更多....
关于我们  本站新闻  产品服务  帮助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友情链接  RSS定阅  新闻调用  联系我们  留言
版权所有 (C) 2006-2014 中华陶瓷网 Ctaoci.com 电子邮件:wxchina#qq.com
闽ICP备10020107号-1


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