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要拆迁,方骅只得重新寻找店面。结果她在中华门城堡附近,租了一间450平方米的店面,比以前扩大了100多平方米。她心想,有当初的生意作基础,规模扩大顺理成章。不料事与愿违,新店开业后销售额直线下降,每月支付的工人工资还有水电等费用,比以前大大增加。结果头一年就亏了40万元。
从巅峰一下跌入谷底,方骅受到很大打击。她告诉记者:“2003年到2004年那段时间,我真的什么都不敢去想,也没路可走,整个人都崩溃了。亏了40万,还欠债10万,那时候每天除了睡觉,就是在电脑上玩游戏,直到困极了倒下就睡。向别人借的10万块钱,还是瞒着家里人的。那时,方骅的儿子也从单位辞了职,母子俩全身心投入的生意,难道就这样走到了尽头?
但是,现实的压力不是靠躲避就能解决的。“2002年我贷款买了车子,每月要交1400元的还款,70多万的房子贷款了55万,每个月也得交3700元,而那时我只有每月800元的劳保工资,还要付公司的开销,如果我不继续办下去的话,我什么都没了。所以只能想办法开好公司继续赚钱。”方骅对记者说,回想起当初的情景,如果没有很好的心理承受能力,今天也不会继续开着自己的公司。
找到症结走出困境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方骅和儿子苦苦思索。
有一天,一位画家出身的广州游客,到南京夫子庙游玩,自己闲逛逛到了她的店里,一下子看中了一块270多元的手工包边的桌布,非常喜欢。可当时店里没货,但这游客坚持先付了钱,然后写下地址,让店里来货了再给他寄过去。而当时靠方骅店面旁边也有一家卖桌布的店,价格都是在20元左右。这个游客的举动让店里的员工很诧异:“方总,你看人家的桌布多便宜,这个游客干吗要买我们这么贵的呢?”方骅解释说:“每一样产品的面料、质的都不同,设计也不同,我们要做的是品质。”
一语惊醒梦中人,说这话时方骅就觉得脑袋里灵光一闪,她觉得发现了问题症结所在。想想当初创业时的营销定位,再看看现在的营销现状,她觉得自己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选址错了!
他们原先认为,中华门城堡地处南京南大门,靠近一个车站,人流量大,旁边还有个劳务市场,应该客源充足。但是事实证明,第一这里大多是流动人口,无法形成固定的消费群。第二,方华布艺在南京市场的成功,成功于错位竞争,以商品的品质取胜,而中华门城堡地处城南,普遍是低层次消费者,因而这里“价格低廉”是竞争优势,“高档品质”可能就“曲高和寡”,销售不畅。方华布艺的东西不错,只是卖错了地方。
后来,方骅把主要精力放在打通渠道,为此付出巨大的心血和辛劳。2003年9月她花了1万多元,去上海参加了一个家居饰品展销会。方骅设计高雅、做工别致的布艺家居用品得到了众多与会者的认可。就是在这次展销会上,国际连锁麦德龙看上了方华布艺的产品,十分欣赏,并邀请他们加入。另外,还有其他一些企业也相中了她的产品,希望合作。
一片新天地向她敞开大门。与大型超市的合作,使“方华布艺”完成了从零售商向批发商的转型。
去年,方骅把公司搬到了南京江宁区,主要经营产品的生产。方骅本人的主要精力,不再像当初那样执著于店铺销售,更多地投入到生产以及销售渠道的开拓上。目前她公司的产品主要销往麦德龙、家居乐等各大超市。
几年的创业经历让她对创业有了重新认识。2003年之前,她曾经很自负地宣称:“我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挣到钱”。但是面对市场竞争,她渐渐明白,市场是不按照人的意志而转移,只能是各人去适应环境。现在,她经常购买国内外的一些相关杂志,搜集信息,对产品进行研发和创新。她感慨地说,因为产品的替换性很大,一定要不断学习,设计出新的产品来适应市常一样东西,不能从左手进来直接从右手出去,中间的过程需要认真的考虑,它是否可以变得更好。
“现在的压力很大,也非常辛苦,但未来还是充满着希望。”方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