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商之道—利
企业破产了,市场萧条了,经济衰退了,大家都会问一个问题,到底谁是罪人?
谁?我司马家族吗?好多人这样认为。
可是,历史的进程需要统一。谁统一了市场?我司马家族。
所以话都是人说的,看谁说了算。
在我看来,曹操、刘备、孙权,他们才是罪人,几十年混战,民不聊生!
他们都不懂得市场是靠什么来统一的。
“得民心者得天下”,都是商学院的废话,其实是对成功者的一种美化。我司马家族哪里就得民心了?刘备得民心,不是第一个灭亡?我儿子司马昭掌握大权时,全国人民恨不得每人吐口水把它淹没。他夺国之心,做到全民皆知,可谓尽失民心!可这天下最终还不是落入我家小口袋里?!那些已经破产倒闭的国有企业,个个都是基本福利齐全,哪个不是得民心——还叫全民所有制呢!
历观前朝,春秋五霸,秦始皇,刘邦,那个是得民心的?陈胜、吴广、黄巾三雄,哪个不是民心所向?但结果又如何呢?展望未来,就算最伟大的唐帝国,那个好淫喜色的李渊起兵时,何曾就得了民心了?更别说五代十国、和后来的元军屠城、清兵入关,哪一个是民心所向?全部都是成功者在成功后用于粉饰自己、欺世愚民的政治谎言和心理游戏,世上决定民心的只有权势,以及权势背后的本质——利益。掌握权、势、利,就掌握民心。因为那个时候,天下大话任你说,教科大书任你写,天下的大口任你封!
失败往往不是失民心开始的,而是先失利,继失权,后失势,最后才是失去民心,失民心已经是事情的“结果”。
顺“民心”未必就是胜利者。天下之道,一个“人”字,人间之道,一个“利”字。智者参透人性,人性皆为利所制。举最微观的案例来说,比如迟到了不扣钱,只是提醒一下,大家都说这公司好,但是照样迟到!你一扣钱了,大家都说这不好,可是不敢迟到了。再比如,有一个世界500强的老板,对员工很刻薄,公司还加班加点;有一家私营小作坊企业,老板对员工如兄弟,这算是得民心了。他们开出同样的薪酬待遇在人才市场上招聘,如果你投简历,你会投给谁?
当然,你可以不得民心,但是你不要惹民愤,更不要惹民怨,否则就不长久。
例如,1块钱的产品你可以卖100元,和你同等质量的产品只能卖10块,这不是民心所想,但你也不会失去民心,相反,你的高价之“势”,会让你比那家为民着想的还更得民心(例如卖感冒药就是这样,1瓶5毛钱的感冒药,老百姓不放心,你改个什么酚什么氨的看不懂的名字,挂15块一包,人心就向你了),但是,你千万不能挂高价卖伪劣产品(例如,你不能卖假药。)
得民心不一定能得天下,不过得天下之后,如果得民心,则容易守天下——很简单的事实是:你看到,市场上最快赚到钱,赚得最多的,多数都是很“狠”的人;而如果他们的后来者能温柔一点——比如开始注重管理啦,企业文化啦,就能发展壮大。强大的朝代也是这样的特征。
这些论调,也许都是正统教育所排斥的——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知识份子不适合创业,而没读书的人就都当起老板来了。因为正统教育从来都是赋予政治色彩的,都是为统治者服务的,历史以来的所有正统教科书,都是教你怎么为别人服务,帮别人挑水,没有教你怎么让别人为你挖井。而读书少的人很少受到这些“金玉良言”的腐蚀。所以你看到,出来创业或者最后成功的,不是公孙瓒、刘表、孔融这些人,或者哪个MBA,因为他们读书太多,脑袋都烂掉了。
勇者并非无惧,仁者并非无敌,德者未必王天下,暴者不尽无善终。天下之道,在一利字。
利之道,帝之道。
能聚利,分利,控利,则能帝商、帝人、帝国、帝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