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众文化的最大误读在于:一位世界级企业家,被仅仅看成是成功的“商人”。他在诸多产业领域的开拓进娶在现代化跨国企业管理方面的上乘专业表现,被一系列的“神奇交易”所掩盖。在娱乐时尚的背后,真实的李嘉诚几十年来一如既往,按照理性的指引去决策和生活。在创建和管理着他的跨国企业旗舰之同时,他始终在追寻那些决定商业世界的最简单有力的原则。
前不久,一位朋友打电话告诉我一个这样的故事:一次宴请国外的生意伙伴,席间,谈到中国企业家话题,外国朋友说,我们很推崇中国的李嘉诚。但是,很困惑:“你们为什么不研究李嘉诚?”
中国人当然予以反驳:列举了现在书店可以看到的琳琅满目的关于李嘉诚的书。
然而,外国朋友摇头说:那些书都不是专业的研究。他还说,在他们国家,对李的研究比中国人做的深入很多。
李嘉诚是一部旷世传奇,他白手起家成为华人首富,给人们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但是,我想外国朋友的意思是,作为世界级的企业家,李嘉诚并没有得到专业立场的解读。
被大众文化所误读的“李嘉诚”
书店里,的确摆满了李嘉诚题材的出版物,看看那些书名,例如:孙子兵法与李嘉诚商场布局、赢遍天下的终极商道、财富状元赚大钱的秘诀、白手起家的层层突破、给中国学生的11条忠告…….它们惟一的共同之处是,塑造着“首富”、“超人”、英雄和导师的形象。李嘉诚的传奇人生:从穷困少年到“塑胶花大王”,从地产大亨到股市超人,从世界码头霸主到新经济先锋……他呈现在大众文化的幻想世界里,培育了成千上万的忠诚“拥趸”。在这个“所有行业都是娱乐业”的时代,李嘉诚成为娱乐文化元素的一部分。
当然,娱乐明星效应有其市场价值,李嘉诚本人行事低调,个人品牌却价值连城。房子,只要是李嘉诚做的就比较好卖;股票投资,李嘉诚的判断力如巴菲特一样令人信赖;在3G的漫长冬季,他得到许多中小投资者始终如一的支持,换了别人做3G恐怕早已关门大吉。
香港娱乐圈“星”光灿烂,有2位“圈外人”却获得比大牌明星还要高的“明星效应”。一位是李嘉诚,另一位是原《明报》老板、业余武侠小说家金庸。不过,这种家喻户晓的明星效应,明显阻碍了人们对两位高人的专业研判,对于他们成就的认识恐怕还需要几代人。
大众文化的最大误读在于:一位世界级企业家,被仅仅看成是成功的“商人”。他在诸多产业领域的开拓进娶在现代化跨国企业管理方面的上乘专业表现,被一系列的“神奇交易”所掩盖。
真实的李嘉诚
中国内地的商学院,大概还没有足够的准备去研究这样的一张成绩单: 1950年,李嘉诚在香港建立长江塑胶厂,这个小厂后来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塑胶花工厂。
1971年,进入地产和资本运作。1979年长实集团超过英资置地成为香港最大地产集团。
80年代,购并重组和记黄埔,迈向国际化。在港口、电讯、零售、地产、基建及能源等产业领域成为世界级的行业领导者。
90年代,转战新经济。在3G、互联网、媒体、制药等高新产业领地抢占制高点。
上述题材作为故事来读,人们耳熟能详;但是,如果做企业管理的专题研讨,我们几乎没有思想准备。比如,长实、和黄地产做到香港最大的地产集团,业务还拓展至内地、海外,那么战略与营运方面有何独到之处,为什么看不到深入的分析文章甚至专著呢?
屈臣氏已经是全球最大的零售商之一,近年来的版图扩张令欧洲人深为震惊,在内地发展也很迅速,但是,现在别指望读一本关于屈臣氏的书,连一篇系统分析的论文也难找到。
和黄码头业务做到全球的翘楚,业务收入超过世界货柜码头的10%。除了战略理念和资本实力,还有管理先进,和黄总裁霍建宁就曾介绍:“事实上,本公司的货柜处理系统一直较现代化的机场更为先进。”世界级的素材是否可以做博士研究?
沿着一百多年来“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思路,我们带着热切的渴望拜韦尔奇为师,却“忽略”了李嘉诚与韦尔奇一样,在多元化的业务架构之下坚持实施行业领导者战略,在进入的几乎所有领域都处于无可置疑的市场领先地位。
我们寻求破解中国人“窝里斗”、难以建立信任的痼疾的药方,却“忘记”了李嘉诚在全球雇佣20万人,包括许多出身不同文化背景的商业精英,建立了华人组织罕见的高信任度、融合度的企业文化,他的员工非常敬佩自己的老板,同心同德开创伟业。
我们呼唤重建以责任和诚信为基石的商业文化,而那正是李先生多来一直呼吁的。李嘉诚不断地,用朴素的日常语言讲述做人做事的心得,发人深省,教益良多。比如在一次演讲中,李嘉诚这样说道:“过去的六十多年,沧海桑田,但我始终坚持最重要的核心价值:公平、正直、真诚、同情心,凭仗努力和蒙上天的眷顾,循正途争取到一定的成就。”
追赶李嘉诚:基于认真扎实的学习
在中国崛起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的历史过程中,一定会产生更多的世界级华人企业家。追赶李嘉诚——越来越激荡着年轻一代的热血雄心。
但是,追赶李嘉诚必须基于学习——是认真的、扎实的、头脑清晰的,才能把握到李嘉诚和华人商业领袖们千锤百炼的商业精髓和基本价值观。
商人李嘉诚vs世界级企业家李嘉诚:一个家喻户晓,一个无人“问津”。两种不同的意象,造成人们鲜明的认知落差。一个例子是:2002年某机构进行一项企业家影响力调查,分别由内地民众和各行业业内人士评选他们认为最好的中国企业家。结果发现,内地民众榜上,李嘉诚无悬念地位于“榜首”;而另一张排名榜上——居然没有他的名字。
这种调查再做几次,我以为结果还是一样的,娱乐时尚潮起潮落,全社会的专业理性水准的提升却是耗时耗费至为巨大的基本建设投资。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忍不住要追问:专业人士们真的存在着误区和失职吗?熟读伟大的比尔.盖茨、巴菲特和韦尔奇,对于华人企业家们真的足够吗?如果不研究李嘉诚,我们凭什么获取对全球华商群体的清晰的自我认同?我们究竟用什么强有力的经验去支持未来融入全球化背景的成长?
在娱乐时尚的背后,真实的李嘉诚几十年来一如既往,按照理性的指引去决策和生活。在创建和管理着他的跨国企业旗舰之同时,他始终在追寻那些决定商业世界的最简单有力的原则,他那些看似大胆的“豪赌”,背后都是以他长期信守的战略假设和道德原则做支撑,旁观者看是惊涛骇浪,实质上他是闲庭信步。
李嘉诚用几十年去做出一张漂亮的成绩单,更令人钦佩的是在混乱和迷茫的年代他有勇气用个人肩膀去承担起那一代华商的历史使命。现在,已经到了中国的年轻人阐述自己的责任和承诺的时候,赶紧要做的就是打破智障、提升学习能力,在全球华商的成长经验中获取前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