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实战
我们判断一个新产品推广期是否成功,至少要看它在目标终端能否形成三次以上的良性循环;我们判断一个新市场开发期是否成功,同样要看主推产品能否在核心终端形成三次以上的良性循环。如果能在计划周期内做到三次以上“回货”,我们基本可以判断一个产品能否在这个市场生存下来,也可以判断一个市场能否成功开发,我们将此称作净销量“三回原理”。
净销量是终端出货量,是产品和市场真正实现的销售量。只有终端形成持续良性的“回货”,企业的销售渠道才能“货畅其流”。而如何实现净销量“三回”,则需要我们从净销量“回转七率”抓起。
第一:铺货率
除团购等特殊渠道外,终端没有货,就无法谈起如何让终端产生“回货”。因此,让终端形成良性回货的前提条件是铺货和补货,只有通过铺货和补货才能让终端有货。
在新品推广和新市场开发期内,提升铺货率要掌握以下基本方法:
1、聚焦。在推广初期,基于产品试销、经营队伍建设、资源投入等方面工作的局限性,貌似“遍地撒网捞大鱼”的结果却往往成了“蜻蜓点水”。铺货必须聚焦在一部分渠道或区域内进行,一方面是总结经验探索模式,另一方面是有利于开发一块成功一块形成“有效据点”。正如我们朝墙上钉钉子,我们只有用钉尖(聚焦)才能钉进去,而用钉帽是难以钉进去的。
2、找准薄弱点。同样是向墙上钉钉子,如果是朝两块砖之间的间隙(薄弱点)去钉,就容易得多;而如果是朝砖上(强势点)去钉,甚至会出现钉子打弯了,还没钉上去。因此,铺货时最好先选择竞争对手的空白点、薄弱点或出现其它危机的片区,然后集中我们的资源向竞争对手的软肋出拳。
3、爆发式铺货。在聚焦区域内,或经过试点形成成功操作模式后要展开爆发式铺货。其原理来自于“激流漂石”:水如何能让石头漂起来?只有水流的落差大,流速急、流量大,才能够让石头漂起来。市场原有主导品牌类似于“石”,而新品犹如“水”,水要冲走石头,必须进行“爆发式铺货”。
4、掌握不同类型产品的铺货规律。不同类型的产品其目标消费人群不同,购物渠道和购买习惯均不同,营销人员要善于“拜消费者为师”,从消费者角度掌握不同类型产品的铺货规律:比如干脆面产品主要是中小学生消费,铺货首先要直铺学校终端;白酒消费主要是成人消费,流行引爆点在饭店酒店,铺货首先要直铺对应的餐饮终端。
第二:见货率
不少产品虽然进到终端店了,但是被“困”在了仓库里,货架上根本没有。消费者既不知道又没看到的新产品,是不可能实现被顾客购买的。
之所以“见货率”往往小于“铺货率”,原因就在于以下三点:一是业务人员或经销商对产品的维护和跟进服务不够;二是产品不能形成快速的消化,还没引起终端店的“积极”重视或“消极”重视;三是产品属于低利润的老产品。
要提高见货率,就需要针对上述三个方面制定对策。其一,根据终端点数,给业务人员安排一定的拜访周期,有规律的巡回跟进服务;其二,在终端店产生“消极”重视之前,就要准确调研出产品不能形成快速消化的真正原因,进而拟订推拉策略销售产品,并引起终端店的“积极”重视和支持;其三,在产品属于成熟期而终端乏利的情况下,不要继续拿老产品让利或促销,更要调动终端加快推广新产品,提高新产品在终端的陈列面和生动化。
第三:推荐率
推荐率的高低取决于三类人:一是终端店老板或店员;二是厂家的营销及导购人员;三是已购买本产品的消费者。
尽管一个对产品满意的消费者,可以为厂家带来250名潜在消费者的原理时刻发挥着作用。但是在新产品推广初期,由于消费者还没有完全信赖新产品,此时依靠消费者的口碑传播提高推荐率,显然有点“远水不解近渴”。因此,提高推荐率的重点,主要是依赖于前两类人。
终端店是否愿意大力推荐一个新产品,往往要看这个新产品能否给他带来更大和更长远的利润。因此,新产品的价位设计往往要“高开低走”,才能给终端更高的利润空间,进而调动其推荐新品的积极性。
营销及导购人员做推荐有很多现成的技巧。更重要的是,营销人员应结合行业特点和竞争态势不断摸索新的方法。河南商都饲料集团在打市场初期,其切入点就是在各地举行推广会。
推广会一般带点公益性质。比如,准备打开某地市场,饲料公司的业务人员会先对该区域的年销货量、养殖户、经销商、畜禽常见病等情况摸底,然后,选定日子召开推广会,广邀该地经销商、养殖大户参加。会上,由公司请来的畜牧专家讲解养殖知识、畜禽的疾病防治知识、畜禽的营养知识等,当然,会顺带介绍一下主办方的产品,让终端养殖户们对产品留下较好的印象。
第四:购买率
当产品完成从商品到货币的“惊险”转化后,购买行为才真正产生,企业前期做的大量工作才开始显现作用和价值。然而,一个店来了10个顾客,都见到你的产品了,也都听了你的推荐了,结果最终有几个顾客购买了你的产品?其它顾客都购买了哪些竞品?这就是必须提高的第四步:购买率。
河南广安饲料集团在市场开发期时,很善于运用“5元优惠券”,持此优惠券到指定分销商处购买广安饲料可以优惠5元钱。农村养殖户拿到此优惠券后,若无动于衷就好象感觉到别人送的“5元钱”,自己却把它扔了,总是舍不得;于是,就会手持“优惠券”去尝试尝试,这样就形成了首次购买。
商都集团则往往在推广会后,为让养殖户们看到效果,会送些赠品给部分养殖户“试用”,沾了便宜的养殖户在试用赠品一两周后,觉得赠品还不错就会进行首次购买。
第五:回头率
不少经销商和一线业务人员都经常说,把产品辛辛苦苦摆在消费者面前是“我的事”,但消费者买走后“不回头”却是“公司的事”。这种说法听起来合情,实质上则是大错特错。
理论上讲,消费者能否回头的主要因素取决于“产品力”;消费者对产品不满意,消费一次后就不会消费第二次。但是,实践中却是消费者往往对不同品牌的产品,都有不同的喜好点,甚至是消费者也无法拿定主意购买哪个品牌。对营销人员来讲,不仅要学会如何让消费者购买,更要掌握如何让消费者多次购买、持续购买、长期购买。
有些饲料企业在产品售出后,对用户遇到的问题进行24小时内解疑;甚至组织专门的技术服务专家队伍,上门解决问题,并针对具体问题,不间断地在当地搞大型技术服务讲座,以让用户不断回头购买本企业的饲料。同时,他们会经常给用户算算“经济细账”。比如,农民往往图便宜,认为肉猪行情好时用好饲料,差时用便宜饲料;这时就需要厂家拿出有说服力的数据,算出“料肉比”、“料蛋比”,看看哪种养殖方案成本最低、产出更好。
第六:指名率
根据我们对消费者在终端购买行为的调查,就大多数快速消费品来说,如果一个消费者能够连续三次以上购买某产品,在第四次消费这类产品时,他往往会指名购买该产品。这也正是我们在本文开头所讲“三回原理”的重要依据。
一个新产品的推广或一个新市场的开发,实现并提高“购买率”是完成实质销售的“第一步”;实现并提高“回头率”是完成实质销售的“第二步”;实现并提高“指名率”才是完成实质销售的第三步,也是推广期和开发期顺利完成的标志。
从“回头率”上升到“指名率”,要求营销人员不间断地进行能够让消费者二次回头、三次回头、多次回头的工作。
第七:忠诚率
“指名”是点名购买某品牌产品,当没有该产品或店老板推荐其它竞争对手产品时,消费者可能会更改自己原来的购买主张,而新购买其它品牌的产品。
当消费者从“指名”上升为“忠诚”消费者时,他不仅会“指名”购买某品牌产品,而且会坚决拒绝别人推荐的其它品牌,甚至在没有该产品时,放弃在这一终端点购买。
忠诚率高,终端回货率就会高;忠诚率低,意味着消费者一旦经不住竞品的“诱惑”,就会弃你而去。因此,忠诚率高低,体现着终端回货的稳定性,更体现着一个产品及市场的稳定性。
但是,忠诚率的产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它依赖于市场上长期坚持不懈地工作。一方面是让消费者对产品的定位、核心功能、产品形式、附加价值等方面的满意度较高;另一方面,企业还必须不间断地针对核心消费群进行品牌教育,让品牌融入核心消费群的心中。正如在可乐产品多年的品牌教育下,一部分消费者坚持只喝“可口可乐”,而一部分年轻人则会坚持只喝“百事可乐”,还有一部分消费群则是只喝“可口可乐”或“百事可乐”,其它品牌的可乐一概不喝。
实现并提高“忠诚率”,是产品在终端回货良好的重要保障,也是市场健康成长和迈向成熟的关键步骤,更是企业营销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