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岁,有的人还在寻觅努力的方向,有的人却已经成为某个领域的佼佼者,王汉荣就是后者。
28岁,他完成了从0到10000000的跨越,吃了深圳汽车用品超市的“螃蟹”,在宝安开设了当时全市最大的汽车用品中心,大到汽车轮胎、汽车音响,小到防滑垫、汽车香水等上万种汽车用品像普通超市一样敞开摆设、明码标价、自选销售,令消费者耳目一新。
23岁,他利用一次机遇赚到了人生中第一个100万,还认识了一个一生中最重要的人。这一切还得从他18岁从英德农村到深圳打工之路说起,没有那段尘土飞扬的日子就没有今天的王汉荣
1、白手起家——打磨手艺成了敲门砖王汉荣4岁丧父,母亲一手把他们3兄妹拉扯大。为了帮补家计,还在读初中的他就跟着哥哥一起收集村里人采的草药,然后转手卖给药材公司,赚取微薄的差价。可就是这样一倒一卖,每个月竟也能赚回数百元,王汉荣第一次尝到了做“生意”的甜头。
1990年,村子里有位在钟表厂当师傅的远房亲戚游说王汉荣去当学徒,他几乎没怎么想就揣着哥哥给的150元来到了深圳。刚到工厂,师傅就分给他一顶帽子和一个口罩,他开始了每天十几小时的工作,用麻布轮和蜡给表带和表壳打磨。“每天晚上回到宿舍我都要用肥皂拼命地搓脸,因为尘土太大,除了口罩遮住的地方外都是黑色的。”王汉荣回忆道。他还很清楚地记得,第一个月的工资也是150元。
没多久,带他“出道”的师傅与老板因分成而发生争执,又带着他们跳到了别的厂。不论在什么地方,王汉荣都像海绵一样不断吸收着,学习别人的技术。1991年底,他已经成了打磨车间的骨干,每个月能拿到1000多元工资。第二年,他却作出一个重要决定,跳到一个工资不足千元的机械加工厂工作,原因是凭他的技术能够当上生产组组长。“每个人都是需要别人的肯定,我也不例外。”他说。
这回还是打磨,所不同的是终于跟他未来的事业沾上了边,打磨的是汽车防盗锁。没过多久,这家原本做外销的工厂转为内销,需要开拓国内市场,一个跟他很谈得来的车间主任就推荐他去跑业务,因为他会说广东话方便沟通。王汉荣告诉记者:“当时厂里选了十几个人出来作推销员,到现在成功的恐怕只有我一个。”
2、第一桶金——远赴郴州赚回5万元
1993年,深圳汽配厂最集中的地方在翠竹路,而王汉荣工作的工厂在蛇口,每天他都要横穿整个深圳市区。“当时蛇口出深圳就是坐204路,可工厂离204路总站还有几公里,我就先骑单车再转公车。后来我又买了辆单车锁在上海宾馆站,到市内后再骑单车去翠竹路逐家逐户地推销。”
机遇终于垂青勤奋的王汉荣。1993年底,机动车被盗案件十分猖狂,公安部下达了一个文件要求各地车管部门向车主推荐汽车防盗锁。王汉荣觉得工厂生产的汽车防盗锁是出口产品,应该可以赢得消费者的青睐,于是他四处向有关部门推荐自己工厂的产品。
终于在一位远房亲戚的引荐下,他向湖南郴州车管部门推荐了适合当地使用的防盗锁,车管部门要求他尽快送两万多把防盗锁到郴州,货到付款。当时两万多把锁需要200多万货款,他上哪里筹这笔钱呢?后来他决定向工厂让利,将其中的差价让给工厂,自己每把锁只赚几元钱。“能够做成这笔生意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不怕吃亏,如果我对利润斤斤计较,也许最后连5万元也赚不回来。”
1994年,有近两年推销生涯的王汉荣已经有不少固定客户了,这时他在宝安54区广深高速公路旁开了间好利时汽车五金门市部。
当时,深圳只有一个香港人在做汽车用品的批发生意,汽车用品生产厂家大多集中在台湾、香港,只要找到他们的国内总代理,就能拿到货。有了目标,王汉荣很快与代理公司建立了稳定的联系。
3、蹊径独辟——她帮我赚到100万元
1995年对于王汉荣是一个质的飞跃,两个重要的机遇出现在他身边,他都好好地把握住了。
内地有些地区接连发生高速公路连环车祸,公安部下令上高速公路的机动车必须安装后雾灯,安装公安部指定生产厂家的后雾灯。“基本上只要你能拿到符合要求的货,就一定好卖,我的店里每天夜里12点多还有人排队等着提货,去给车主安装。”王汉荣说。
由于每家汽配店的用量有限,不能直接向厂家拿货,于是他就把和自己有联系的汽配店的用量都集中起来,向江苏的无锡、徐州和广东南海的几家公安部指定生产厂家订货。因为他能第一时间拿到紧俏的货品,所以行内有越来越多汽配店闻风向他订货,甚至包括广州的汽配店。
但这一年最大的收获还是在业务往来中认识了一个高佻、亮丽的广州女孩,一家经营汽车电子防盗产品的香港贸易公司的销售主管。女孩也是从售货员、收银员、销售主管这样一步步做上来的,跟他很谈得来,爱情的种子就在王汉荣心中悄悄萌芽了。每到广州送货,王汉荣就往女孩店里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