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国家质检总局传来喜讯,滨州“无棣贝瓷”已被正式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并开始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此次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不仅意味着“无棣贝瓷”拥有了更高层次的知识品牌和唯一的身份标志,而且非经特定生产工艺、未经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生产销售“无棣贝瓷”产品,不得擅自使用“无棣贝瓷”专用名词。这对于更好地保护“无棣贝瓷”这一品牌,防止和打击假冒侵权行为,加快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步伐具有重大意义。
天造之物
所谓贝瓷,就是将一定量的贝壳经特殊工艺处理后,掺入陶瓷原料,然后经过素烧、釉烧两次烧制而成。早在明代,人们就发现,将金银、珍珠、玛瑙掺入瓷胎,可以烧制出流光溢彩、美轮美奂的瓷器。贝瓷也正因为其原料贝壳中富含珍珠成分,而显现出普通瓷器所没有的风采和神韵。贝壳中的钙可以增加瓷器的硬度和透光度,在烧制过程中与高岭土中的杂质发生作用,起到消除杂质的效果。贝瓷用料十分考究,工艺复杂,成型难、烧成温度范围窄,所以成品非常珍贵。无棣贝瓷质地细腻、壁薄轻柔、釉面滋润、玲珑剔透,与骨质瓷和普通陶瓷相比,具有白度高、透明度高、热稳定性好、机械强度高、重量轻等特点。尤其可贵的是无棣贝瓷产品釉料中重金属铅的含量低,镉几乎为零,其中富含天然珍珠成分,对人体有保健作用,堪称“绿色健康瓷”。另外,釉料中采用纳米技术,能够起到 抗菌活化水的作用,经检测抗菌率达97%,活化水率达88%。
无棣县具有生产贝瓷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无棣县位于山东省最北端,东北濒临渤海湾,是黄河入海口的交汇处,属泥沙质浅海滩,非常适宜贝类产品的繁殖与生长,特别是文蛤产品。贝类产品在该区域繁殖率高,生长快,随着潮汐的运动,不断推向海岸,形成贝壳滩。无棣境内渤海岸线有两列平行的贝壳堤。第一列在南端,长40公里,埋深0.5米~1米,贝壳层厚3米~5米,距今有5000多年历史;第二列在北端,长22公里,贝壳层厚3米~5米,属裸露开敞型,距今有2000年历史,贝壳含量100%。距统计,无棣贝壳总储量达3.6亿吨,而且随着潮汐作用每年增加10万吨以上,号称世界三大贝壳堤岛之一,因此,无棣贝瓷的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自然资源条件。
无棣贝瓷的生产与自然条件也具有相当密切的关系。无棣县地质土壤为盐碱地,受海洋气候影响,终年空气湿润,一年中空气湿度平均在65%RH以上有300天,并且一日内温差和空气湿度变化不大,在贝瓷生产的脱模、干燥过程中可以减少粘膜、开裂、变形问题出现,这些成为贝瓷大规模生产的必要条件,即使在气温较低的冬季和湿度较高的夏季,无棣的空气湿度条件都适合贝瓷的大规模生产。由于在生产中充分利用当地的气候条件,贝瓷的成型合格率达90%以上。
古瓷新制
无棣县烧制贝瓷的活动古已有之。据《无棣县地名文化调查材料》记载,上世纪50年代,考古学者在无棣县无棣镇韩家窑遗址上发现了一口古井,从中发掘出石夯、石磨、陶瓷残片,还有一只较为完整的瓷盘。陶瓷的瓷质细腻,白度很高,半透明度较好。之后又在古井的北部1公里处发掘出一座卧式半椭圆形古窑,窑内四壁红烧土层及青砖痕迹明晰,经考证这里就是古时的烧制贝瓷的窑址。
建国初期,无棣县有零星的民窑生产贝瓷,但是生产技术、工艺非常落后,品种单一,产品合格率极低。之后,这些民窑相继关闭停产,无棣贝瓷几乎消失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无棣县委、县政府提出利用当地资源优势贝壳砂烧制高档日用细瓷,并于1991年成立无棣县贝壳资源开发总公司,在吸取民间生产工艺的基础上,“集各地名窑之大成,汇聚制瓷技艺之精华”,与清华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和科研院所合作,经过3年的潜心研究,上百次的反复试验,终于获得成功。1994年,无棣贝瓷实现工业化生产,1999年获国家发明专利,2000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05年达到年产量1300余万件高档日用贝瓷的生产规模。如今,无棣贝瓷被选定为中央领导专机用瓷和国家礼品瓷,产品出口到韩国、德国、澳大利亚、南非等地。2007年山东珍贝瓷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迎奥运 福娃系列”贝瓷更是供不应求,远销世界各地。
质量至上
无棣贝瓷的专利所有者是山东珍贝瓷业有限公司,据介绍,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始终如一,近年来该公司建立起比较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他们先后制定了《原料进厂检验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并投巨资配备了先进的测量检测仪器设备,组成联合检查组每周进行一次包括产品设计、采购、工艺准备、生产制造、检验和实验、包装贮运、销售及售后服务等全过程检查。2005年,该公司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在珍贝瓷业发展的过程中,无棣县质量技监局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该局一直将大力扶持企业发展列为重点工作之一,通过建立帮扶制度并形成长效机制、重点帮扶、定点帮扶,以及推行质量提升工程等方式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