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中浩、柳中亮兄弟从小在上海长大。上个世纪20年代电影业在上海正红红火火地全面开花,柳氏兄弟正逢其时。当他们继承了父亲的遗产,面临自主地选择投资方向时,受时代潮流的驱动,他们不失时机的在电影界,抢占了一块高地。
创业之初的1930年,他们首先在南京最繁华的地段新街口,兴建了自己的第一家戏院:世界大戏院。当时国民党定都南京不久,电影院还不多,世界大戏院的开张正适应了市民娱乐的新时尚,所以一经开张,生意十分红火。那时的电影院多数以放映好莱坞电影为主,而柳氏兄弟决心支持民族电影业,打出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工业的旗帜,宁可多放国产片,这就很受华资电影制片公司的欢迎,在当时的电影界独树一帜。
两年后的1932年,“一·二八”战事爆发,这时,上海有16家影剧院,在“一·二八”战火中遭到焚毁,有30家中小型电影公司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无法正常营业,电影院出现一个青黄不接的断档。这个时候,柳氏兄弟意识到开拓新局面的时机到了,于是猛杀回马枪,接连在上海兴建了两个电影院:金城大戏院和金都大戏院。这些戏院都处在热闹地段的十字路口,为柳家的电影事业奠定了很好的物质基础。
又过了几年,柳氏兄弟的实力已大大增强,觉得仅仅放映电影已不够“过瘾”了,于是想建立自己的影片公司。1938年8月,柳氏兄弟创办的第一个制片公司宣告成立了,取名为国华影片公司。其拍片速度之快,影响之大,常令同行们刮目。为了抢时间,与其他电影公司竞争,他们可以同时拍摄几部影片,一个演员也可以同时搬演好几个角色,布景也能够一景多用,还创造出7天完成一部《三笑》电影拍摄的影坛奇迹。国华影业公司遂成为电影界异军突起的一支劲旅。
小人丹大世界:黄楚九
黄楚九是浙江余姚人,祖辈行医,16岁那年来上海的时候,包里就揣着祖上传下来的一本药书。
当年,在城隍庙的春风得意楼前,黄楚九摆起了药摊,按着书里药谱,卖起了药丸。城隍庙是老上海最热闹的地方,商贩云集。在这里黄楚九的药摊生意越来越好。他爱动脑筋,渐渐就悟出了出奇制胜的经营之道。
随后,黄楚九向人借钱开了第一家中法大药房,兼卖中西药品。32岁那年,他终于推出了第一个本牌药———艾罗补脑汁。黄楚九的高明就在于他看透病家心理,他强调艾罗补
脑汁可以长智慧、祛百病,这让很多人怦然心动。黄楚九成功的地方在于把中药西式包装。过去从中药铺买了药自己煎或者药房代煎,而艾罗补脑汁替你煎好了,用瓶子装好,用不着自己拿回来再烧了,这对于推广销路方面是很方便的。艾罗补脑汁卖得出奇的好,黄楚九的中法大药房门庭若市,销售额不断攀升,真的是日进斗金。
1923年,黄楚九又推出了一款新药:百龄机。对于百龄机,他没有遵循常规的“薄利多销”原则,而利用了顾客的“便宜无好货”的购物心理,把价格定得偏高。凶猛的广告宣传更是令人咋舌。
仿佛一切都在黄楚九的预料之中,广告宣传给他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特制的百龄机广告赠品走进了千家万户;巨幅的广告灯在上海彻夜闪烁。在当年的工商界,黄楚九可谓是广告宣传的大玩家和大赢家。他做广告无孔不入、一掷千金,中法大药房每年的广告费用高达总成本的28%。很快,黄楚九便拥有了本牌药100多个,成为上海民族药业的翘楚,也成为上海滩鼎鼎有名的大“滑头”。
在这个时期,黄楚九的药业成了托拉斯,旗下有21个医药企业,凭借这个庞大的药业集团,黄楚九稳稳地坐住了上海新药业大王的位置,1927年,上海新药业工会成立,黄楚九当选首任主席。
但他不满足于在新药业的成功,他要不断涉足新的领域。1917年7月14日,上海大世界游乐场开幕,这是黄楚九亲自挑选的日子,这一天是他跟随母亲来到上海整整30周年的纪念日。30年前的今天,他是一个穷小子,30年后他是一代巨富。那时候“大世界”门前鼓乐喧天,霓虹闪耀,鞭炮齐鸣,游客和财富如潮水般向他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