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网消息,1月3日上午社科院发布2008年《社会蓝皮书》,专家表示,2007年,全国近500万高校毕业生中,至今仍有100万毕业生没有找到工作,但我们不能够停止高校发展的步伐。如何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将是继我们逐步解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之后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难题。
挣扎在就业路途上的困惑与无奈
小刘是一名2008应届本科毕业生。近段时间,他参加了十几场大大小小的招聘会,简历也投了一些,反馈情况十分不理想。小刘无奈的表示,招聘单位大部分都要有经验的,就连学校组织的招聘会也有很多企业要求经验。小刘觉得,这些企业不像是来招人的,像是来打广告的。
王琳是2007届的毕业生,经济管理专业。王琳现在是某台资眼镜连锁店的储备干部。工作也差不多半年了,但对这份工作感觉越来越反感。虽然挂了储备干部的名衔,实际上和普通的营业员没有什么区别,工资一千多、拿提成、晋升那是很遥远的事。王琳当初也只是想留在杭州,才随便找了份工作,不想却陷入了泥潭。走不成,也不想留下。
我们发现,小刘与王琳遇到的情况不是个别现象。无论是07届毕业生还是08年即将毕业的,工作真地令他们很忧愁。工作找不到忧愁,找到了不是自己想要的也忧愁。社科院2008年《社会蓝皮书》一石激起千层浪,100万、五分之一的毕业生没有就业的数字让人触目惊心。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再次被提到台前。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矛头所向
近些年,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其矛头也直指政府、学校、个人和社会。第一,政府方面,为了保障教育资金不外流,政府扩招政策的实施,内地高校不断扩招,毕业生人数不断创新高。与此同时,学校的师资力量、硬件条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第二,学校方面,高校教育结构与社会实际所需人才的脱节也是造成毕业生无法成功就业的原因。第三,就社会方面而言,社会经济结构处于不断的调整时期,传统的第一第二产业,对人才的吸收量较小,第三产业由于发展迅速人才需求量较大。第四,大学生的择业观念也为人们所诟病。
独之秀职业顾问的个性化解读
通过对近几年大学毕业生调查分析,独之秀职业顾问认为,除了社会、政府与学校这些客观因素外,毕业生更应该从自身方面挖掘原因。
毕业生个人方面的原因基本上可以追溯到高考志愿的选择方面。选专业的目的是要选择一个最能发挥自己的潜力,并有利于自己长期发展的方向。然而,我们看到的大多数情况并非如此。要么专业选择假手父母,要么茫然乱填的志愿,要么服从了分配。这种随便与凑合的心态是就业困境噩梦的开始。
大学生活缺乏计划性是导致困境的第二步。大多数毕业生抱着“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态度。学习上不积极,对毕业后的职业方向也考虑的很少或者干脆没有考虑过。每年大学毕业生那么多,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毕业生都千面一人,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既然都差不多,企业没有非要选你的理由。
就业的压力以及校方的谆谆教诲让毕业生们抱着“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走入了职场。 盲目的就业心态让毕业生们在就业后体会更多的是工作的不适合与不顺利。因为,这部分人准备不足,职业发展的计划性也没有,遇到不如意也就只能以跳槽、频繁换工作的方式来解决。然而往往事与愿违,越跳越差。
独之秀职业顾问认为,从整个大学的过程来看,大多数学生都是在盲目中渡过的。盲目地选专业、盲目地学习、盲目地择业,自己并没有把握住生活工作的主动权,而是跟着生活和工作的节奏走,这才是造成就业难的根本原因。那么怎么样避开就业困境,让自己从众多毕业生中脱颖而出呢?首先,初期,给自己做好相应的定位和规划,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然后再选择专业。其次,规划好自己的大学生活,合理利用时间,参考自己以后的职业方向多参加一些实践和培训,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再次,择业前,也要给自己做好相应的规划和定位,选出适合的岗位,有针对性的投递简历。
社会大环境与就业形势不是个人可以改变的,个人只能不断的提升和调整自己来适应社会需求的改变。适应的过程自然不是一个盲目地被动选择的过程,而是要自己掌握主动权,做好一整套系统的职业规划来面对就业的严峻形势,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