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很多典籍都很重视对“势”的判断和应对策略的研究,尤其以《易经》和《孙子兵法》为甚。在现代竞争激烈的商战和职场中,倘若不幸遭遇强者,遭遇强势,管理者该如何应对?倘若对方明显处于弱势,管理者又该如何应对?管理者应该如何根据“势”的不同选择恰当的相处之道?
根据企业中管理者对他人是否处于强势和自身是否居于弱势之评价的不同,可以大致分为:视他强、视己强; “视他弱、视己强”;“视他弱、视己弱”、 “视他强、视己弱”。四种不同的情况,下面我们分别就这四种情况加以研究。
第一种:视他强、视己强
这种情况下,对别人在能力、地位、影响力、业绩等方面的“强势”是正视的,内心深处承认对方的“强”;但同时对自身实力也有着相当高的评价,对自己在企业内部的影响力期望值也挺高。根据是否向对方表明对自我评价和与对方相处之采取的态度与动机的不同,在人际关系相处策略上有如下方式:
1、藏强-设陷:即不向对方表露自身的“强项”,目的在于使对方掉以轻心,在关键时刻或方位造成“陷阱”。甚至故意暴露破绽,诱“敌”深入,一如老练的警察或枪手通常都会在对手预料不到的部位藏着第二把甚至第三把枪,但是如果不能出其不意,“陷阱”就失去了意义。当然,这样做的人,其心理状态的本质是视强者为敌手的。
热点推荐:
香港人千奇百怪的赚钱绝招 古代经典故事中的管理技巧 创业就赚女人的钱
2006春季求职攻略大全 春“机”盎然创业忙 创富时代:十大新商业模式
2、示强-对立:向自认为强大的对方表示自己也很厉害,同时也清楚表明态度和立场的对立。这种行为的多发者,通常都在地位、人脉、历史功绩方面占有一定的“强势”,对持续的努力和进取比较厌倦,又不太愿意自身的既得利益受到忽视和“侵犯”。“老功臣”对“少壮派”做如此姿态者在企业中比较多见。
3、示强-合作:此种反应者,多半具有“惺惺惜惺惺,好汉帮好汉”的价值观。若对其既往行为历史稍加追溯,通常也比较容易整理出“不甘人后”、“从善如流”之类的轨迹,心地坦荡、虚怀若谷、热情主动,往往也是这类人的共同特征。当然,曲意伪装,别有用心者,也可能这么做。
4、藏强-回避 隐藏自身的强势,以回避甚至拒绝对方作为同事或对手在自己环境中的存在。往往是把对方具有的“强势因素”引为“大敌”,必欲化强敌于无形。戴笠拒绝黄埔同学叶彦世的故事,便是个典型的例子。当年,大特务戴笠负责组建特务处。当时,戴笠对找上门来的黄埔军校老同学尽力安排。一天,在唐纵的陪同下,叶彦世也来投奔戴笠。三人同系黄埔六期生,唐纵又已经先做了戴笠的手下,老同学相见,气氛自然比较轻松。叶彦世也亲切得很,一见面就拍着戴笠的肩膀,以 “老戴”相称,戏谑戴笠长着一副马相。戴笠望着叶彦世的模样,想象着叶彦世在特务处上班开口老戴、闭口马脸的情景,认为他肯定会挑战自己的权威。但是,戴笠并没有直露“强势”,而是取了个低调的姿态,把盏斟酌之间,说送叶彦世二十元大洋,作为盘缠,送走了这位同学。
第二种:视他弱、视己强
认为对方处于弱势而自己占有优势。但花无百日红、天有不测风云,长期处于共同的工作环境之中,强弱对比,也常常因时因地因事而异,甚至因自己想法和思考角度的不同,而产生戏剧性的转化,因此在这种情况有如下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
1、藏强-求纳:曾经有一位博士,初到一家企业,一次在生产车间与午餐后的工人们闲聊,由于彼此不知来头,因此话语甚为投机。后来话题却议及学历,为了不让大伙儿感觉他如“鸡群之鹤”,博士竟谎称自己“也是高中毕业”。事后工友们得知真相,不仅不因“受骗”怪他,反而觉得他居强不狂,平易近人,因而更加接受他。
2、示强-扶助:这是一种应该提倡的行为,实践者常常因此而获得良好的人际环境。
3、示强-拒绝:刚好与“示强一扶助”相反,人际关系可能会处理不好。
4、藏强-合作:这是一种比较韬晦、间接又容易被人接受的积极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