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平认为,从风险控制角度来说,高回报就要承担高风险,必须对冲风险。他介绍:“我很早看好澳元,2001年9?11时期,一块澳币只换0.47美元,我就投了澳元。怎样对冲风险?人说美元和黄金石油是翘翘板,我就买了一点石油股对冲外汇。从2001年到2004年年初,1澳币兑美元从0.47元冲到0.80元,涨了快70%。当时觉得加币要涨我又换了加币。”刘建平遗憾的是:“付出精力最多的A股没有做好。因为找不到对冲风险的方式。”三年后,刘建平的成绩单是,房产投资获利在10倍以上,A股缩水50%,澳元及澳洲股票投资翻倍,外汇增值50%。
三年来,刘建平一直按照当时资金分配的数额在进行操作,没有因为房产赢利得多而迅速增加房产的投资,也没有因为澳洲股票比较稳定而增加持股数量,一切都还按当初的分配。“每一种资产,或者说每一种投资方式都有自己的周期规律,在房产处于高点的时候全仓压进会让风险过于集中,因此我选择不动来顺应这种规律。”三年后,面对自己的投资成绩,刘建平这样总结。
富爸爸的房经“吃透政策,拍卖房里淘金”是刘建平的炒房经。
2001年,蓝印户口政策、契税减半政策等说明国家鼓励购房。尽管浦东房价已经启动,但刘建平发现外销房在跌,有些房子甚至跌到了开盘价的一半以下。2001年6月份,刘建平发现浦东五星路上的外销房只有1000美元/平方米,之前该盘价格曾经到过1800美元/平方米。他以125万元人民币的总价买下了151.59平方米的房子,自己出了37万元的资金,贷款70%,买下了第一套投资房。
2001年8月份,内外销房并轨,刘建平意识到内销房的价格很快会赶上来,他以1700美元/平方米将外销房出手,扣除各种交易费、契税以及利息成本,第一套房子净赚75万元。
目光转向内销房后,刘建平注意报纸上刊登的上海市民到拍卖行里淘金的报道,他在拍卖行里转了几次之后,看中了法院的抵债房产。“法院拍出的房产一般急于出手,因此拍卖价格通常是评估价格的8折,也就是说至少有10%的利润赚。我喜欢看到利润以后再投资。”刘建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