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格市场在上世纪90年代能有如此强的竞争力,是因为进货渠道多,成本低。“但是,进货渠道多,产品也就良莠不齐,甚至有相当多的假货。”杨寿宁说。有一些劣质的元器件连电子市场老手都看不出来,为此,赛格市场有不少商户吃过亏,也有人因此把柜台做砸掉的。杨寿宁的专业虽然也是电子方面的,很多东西的好坏一看就分得一清二楚,但他一直坚持虚心求教,不断学习,所以几乎没有吃过货物的“闷亏”。
故事3
黄元辉:电影技师慧眼识商机
老家是广东省五华县的黄元辉,曾是一名高级电影技师。上世纪90年代初,在内地一直放电影的老厂经济效益慢慢在走下坡路。当时老乡中有去深圳发了财的,回来很风光。于是,黄元辉也加入到深圳创业者中。
眼光独到才能抓商机
那时候的高级电影放映技师还是一个铁饭碗。1991年,他带上全部积蓄来到深圳。他不敢贸然行事,眼光独到地来到赛格市场踩点,了解市场需求。
慧眼一:看中卡拉OK市场一定火
经过调查,黄元辉花了高出别人两倍的钱在赛格二楼租下一个柜台,做起了老乡并不看好的卡拉OK器材生意。黄元辉解释说,作为一个后来者,做其他电子产品已经没有实力和赛格其他老商户竞争。于是,他避开锋芒,看到深圳人的业余生活将越来越丰富,“那么卡拉OK器材当然也会好卖!”
在90年代初,国内的卡拉OK市场只是局限在大城市,对国人来说还是个新鲜玩意。黄元辉的柜台每天也只能卖一两个卡拉OK的话筒或者扬声器之类的器件以维持生活。他的柜台只是维持运转,离他设想的目标距离很远。
到了1995年,卡拉OK在中国大地全面流行,黄元辉的三尺柜台前就开始人流如织了。他接待的客户以团体论,发出的货以整车计。甚至客户们排着队见黄元辉一面,就是希望能得到货物。很快,赛格有人跟风做卡拉OK器材,这时黄元辉已在行业内做出名气。“姜还是老的辣,怎么他当初能看见卡拉OK的市场呢?”赛格那些早就赚到大钱的老前辈也对他钦佩不已。
慧眼二:消防广播器材再次受欢迎
消防广播器材的成功,是黄元辉独到经营眼光的又一例证。有一天,一个客户来到黄元辉的柜台前,说要一批报警喇叭等消防器材。虽然他的柜台没有那种货物,但是他却和客户热乎的聊起天来。客户告诉他,现在大楼建起来都需要这种东西。黄元辉敏锐的意识到,消防广播器材又是一个热门的市场,等待着自己去开发。
不出所料,那些不起眼的消防广播器材,成了他那小柜台的又一利润“支柱”。黄元辉很自豪地说:“地王大厦、深圳书城、人民大厦还于市微利房,用的消防广播器材,都是从我的柜台里面采购的。”
慧眼三:10年没见面从来不欺骗
当1998年经济不太景气,有些小企业、小商户拿了客户的货款,就“抽身”而出。但黄元辉把柜台的信誉看做自己的人格,从来不做伤害柜台信誉的事情。有朋友介绍位浙江慈溪的客户来做生意,几十万的资金来往,几通电话就搞定。黄元辉连邪念都没有想过。直到现在,他依然和慈溪客户保持生意联系。做了上10年的生意,双方照面都没有打过。
现在的黄元辉,在华强北的两大旺地——赛格和华强电子世界都有了自己的柜台。40多岁来深的他,有车有房。采访结束后,黄元辉带着记者,回味华强北的变迁发展。他指着振华路的方向,对记者说:“那里曾经是一片小山坡,我那时候在赛格一米多长的柜台空间狭小,空气闷热,容易上火,我就会经常到振华路那片山坡去挖草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