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奋成就百万年薪经理人
“我要先在国外工作一段时间,看看国外公司是如何运作的。而有国外工作的经历,即使以后回香港也能对我的简历更有帮助。”在四个不同的工作意向中,他最后选择进入贝恩国际策略顾问公司英国办事处。
mba毕业以后,甄荣辉面临着几种选择:一是回香港工作,二是留在国外工作,或者加入高科技企业,或者进入咨询管理公司。四个方向的工作他都有选择的机会,“我决定要先在国外工作一段时间,因为刚出来一年就回香港,没有机会看看国外是怎么运作的,对我的简历可能也不是很有帮助。而选择做咨询,是因为它比较新鲜,可以接触不同的事情,见识面广。”最后,他选择了贝恩国际策略顾问公司(bain & company),先在其英国办事处工作。
尽管选择进入贝恩公司,对他是反复权衡之后的理性选择,他很喜欢这份工作,但贝恩却给了他一个下马威。上班三天之后有一个项目汇报会,他参加了这个两小时的会议,却发现有70%的内容都听不懂。连会议都听不懂,还怎么开展工作?他给远在香港的妈妈打电话说可能很快要回香港了。在这次会议上的受“辱”经历给他以巨大的打击,他明白自己还得要拼命努力,就像当初考大学,当初学习法语一样,爱拼才能赢。
经过半年的磨合,他发现和其他英国同事相比,语言是自己的短处,而分析推理能力是自己的长处。于是,甄荣辉把工作重点放到了项目调查方面,收集了大量数据,进行调查分析,并从中找出许多从前别人没有看到的东西。最初,他的工作是咨询顾问,当他把事先经过大量调查分析后的资料提供给项目经理时,项目经理似乎惊呆了,因为很少有一个咨询顾问工作像他那样深入。慢慢地,所有贝恩英国公司的经理们都点名要求甄荣辉加入他们的队伍。正是由于这样苦干加巧干,当该年贝恩英国要裁员三分之一时,他一个华人却被保留下来。
在加入贝恩两年多后,甄荣辉顺利地从咨询顾问升到经理。1991年他被派驻香港建立办事处,业务发展迅速。很快,在他一手策划下,贝恩又在北京开设了办事处,他出任贝恩中国总裁。1994年,32岁的甄在加入贝恩4年半后,成为贝恩公司历史上最年轻的副总裁以及最年轻的合伙人之一。这在“不up(提升)就out(离职)”、聪明人成堆的咨询公司实属难得。
“亿万富翁梦”的诱惑
做一个百万年薪的职业经理人,“薪水很高,职务也很稳定”,但是永远不会成为有影响力的企业家。“中国未来20年高速发展的经济环境将造就一批百亿级的富豪”,这一诱惑使得他不辞辛苦,屡次创业。
“作咨询顾问,每天接触到不同的客户,为不同的案子服务。今天你可能是被客户用直升机直接接到他们公司总部的楼顶上,你感受了大公司的豪华气派;明天你没准又要坐长途汽车在农村奔波,与泥土牛粪为伴。二者的巨大差异,让你深深感受到这个世界好像不公平。钱好像很重要,但是有些东西还不只是金钱带来的差异。然后你就会想,人生到底追求什么呢?”在成为年薪百万的财务自由人后,甄荣辉不再是那个为抢厕所而煞费苦心的少年小伙,不再是因为有钱能多吃一碗饭而高兴的大学生,不再是那个第一次拥有自己爱车而在雨中飙车的浪漫青年,他开始思考“人活着为什么”等哲学层面的问题,能够做一些更有社会影响力的事情,成为他的追求目标。
在甄荣辉的记忆中,1995年的一段经历对他触动很大:“那时我正负责百威啤酒的项目,贝恩总部也过来了一个高级合伙人专门负责这个项目。我们陪着百威啤酒董事长august busch在中国各地考察,贝恩的高级合伙人从来没来过中国,我全程陪同。有一天晚上,我们和老外在一起喝酒聊天,他们说在中国未来发展的二十年里面一定会出现十几位十亿美元家产的富翁。听到这句话,我心中"咯噔"一下,因为我以前没想过这个问题,但仔细一想觉得很有道理。香港在60年代到80年代的高速发展中,产生了十多个十亿美元的大富翁,大陆未来20年的高速发展难道不能产生新的富翁吗?你既然相信了在中国未来?0年会有几十个富豪出现,那你再想一想,自己还有机会排上吗?”
在大陆经济快速发展的大潮中,香港人甄荣辉做起了“亿万富翁梦”。对他而言,“这个出发点不是钱的问题,而是一种成就感。钱不一定就代表成就,但是在某种程度上还是反映了事业的成功,或者在市场上的影响力。”
天上不会掉下馅饼,更不会掉下财富。要实现“亿万富翁”的理想,坐在办公室等待,或者安于做一个朝九晚五的打工族肯定是不可能的,必须要投资,要创立自己的企业。去管理顾问公司的人一般做了两三年就都想出来自己做事,甄荣辉最初其实也是有过创业的想法与尝试。早在1991年,他就投资做了一种用声音传递邮件的系统,后来他还投资做过磁性材料等等,两次创业均以失败告终,但也使他学到了不少东西,“创业需要很大的精力,你必须全职去做;同时,团队也很重要。”
遭受过两次创业失败的打击,如果不敢再尝试,就此放弃,也就没有今天的前程无忧以及今天的甄荣辉了。从失败中总结出了一些经验与教训,1998年甄荣辉又开始尝试新的投资项目——人力资源服务。
互联网创造了新机会
互联网经济的兴起,给甄荣辉带来新的机会,风险投资成了最热的话题。甄荣辉想借此良机把网站作大,决定引入风险投资。他为前程无忧网设计了一个美好的前程:引入投资、上市、做成国际品牌。
1998年甄荣辉和他的创业伙伴成立了一家人力资源服务公司。
之所以选择这个领域,与他的一段经历分不开。1994年,当时任贝恩公司中国区总裁的甄荣辉需要招募新人,他先在一份英文媒体上刊登了招聘信息,但效果很差。后来,经北京同事指点,他选择了北京人爱看的一份当地媒体,结果反馈很好。但甄荣辉自己却感到当时报纸的印刷质量太差。当时香港的《南华早报》每周有多达200多页的招聘专版,人力资源市场十分活跃。但是,比香港人口还多的北京却没有这样一份专业的招聘纸媒体。他隐约找到了市场的需求空白。
到了1998年,大陆的人才交流市场日趋活跃,无论是用人单位还是求职者个人,他们迫切需要一个更专业的、定位于白领青年的招聘渠道。市场已经成熟!甄荣辉经人介绍,和《中国贸易报》合作,首先在北京推出了《中国贸易报.前程招聘专版》。北京《前程招聘专版》的推出,获得了很大成功,受到了企业以及求职者的普遍欢迎。受到北京市场的启发与鼓舞,甄荣辉和他的创业团队,开始在全国复制北京模式。五年多,在全国19个城市与当地媒体合作,推出了针对当地市场的《前程招聘专版》。
1999年,互联网经济正在全球兴起,网络给甄荣辉带来了新的机遇。
1999年1月,甄荣辉先在上海推出了career-post.com网站,当然内容只能算是《前程招聘专版》的电子版,是一些企业招聘信息的集纳。1999年底,互联网经济开始膨胀,风险投资成了最热的话题。甄荣辉想借此良机把网站作大,决定引入风险投资。他为自己设计了一个美好的梦想:引入投资、上市、做成国际品牌。网站也因此易名为无忧工作网(51job.com)。无忧工作网的赢利模式十分符合中国国情,也受到国外风险投资者的青睐,很快,在2000年2月,一笔金额为1400万美元的投资进入了甄荣辉的创业公司。
2000年以前,甄荣辉在前程无忧的角色还只是一个“天使投资人”,不参与具体的经营管理。等到2000年14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进入后,公司发展需要他全力以赴地投入,这时,他再次面临着人生的选择:是继续做一个百万美金年薪的打工皇帝,还是放弃眼前的舒适去做一个前途未卜的小公司的ceo,领取6万美元的年薪?此时,甄荣辉已经37岁,在贝恩干了11年,如果继续待下去,“薪水很高,职务也很稳定”,但“那时就有些怕,觉得可能再干20年还是这样”。同时,互联网的起飞让他看到挑战背后的巨大机会:“在互联网业,即使你去年做得成功,过了一个年头必须重新洗牌。这种充满刺激的感觉很过瘾。可以赢得很大,也可以输得很大,完全看自己的机遇与功力。”
2000年4月,甄荣辉经过慎重考虑,决定离开贝恩,出任前程无忧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