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让他们兴奋的是,当年年底,辽宁那家企业让他们发十车皮的货过去。张祥峰不得不贷款进原料加班生产。机遇的大门终于向他敞开。当时,那家企业虽有固定的供应商,并合作得非常好,但我们要学会见缝插针,这样就可能成功。
还有一次,他们为天津的一家企业供货,当三车皮的货品到达天津后,被企业认定不合标准,拒绝接货。如果运回来,光运费就一大笔,还不如扔掉呢,但扔掉又与心不忍。万般无奈之下,张带着公司的工人,赶赴天津,租赁了当地的厂房设备重新加工,昼夜不停,与工人吃住一起,用最短的时间完工,使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点。
那时做市场的确非常辛苦。为了一个业务,他和朋友曾开着微型面包车远赴廊坊--石家庄--沈阳--长春--大连,一个面包车在高速公路上日夜兼程,现在想起来还有些后怕。但让他们感到欣慰的是,公司在超常规成长。
暑期实践赚几万掘第一桶金 开店铺赚钱之16条经验共享
困难时,挺一挺就能过去,张祥峰如此总结。很多的成功就在于比别人多坚持了一会。正是由于张祥峰不辞辛劳,在合作的六年中,他积累了数百万的资产。
拒绝“小富即安”
经营数年,直面成长压力,拒绝“小富即安”,成了张祥峰的商海性格。正是在这种性格的作用下,他最终放弃了与朋友的合作,而是自立门户,独立打拼属于自己的天空。
清清瘦瘦,说话时夹杂着古诗词,这是张祥峰的印象切片。很难想象,这个1976年出生,属龙的28岁年轻人,却拥有几百万的身价,而且正计划着把经营的植物蛋白产业做到国际市场上去。
除了事业,我没什么爱好,惟一让我睡不着觉的就是企业不够大不够强,我一直寻求期待好项目、好机遇的出现。”张祥峰直言不讳。
今年3月份,他拿着100万现金注册了属于自己的公司--济南恒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之所以叫恒生,在他看来还是希望企业能“恒久生存”,做个百年企业。他注重亲情化管理,对于员工,他每半月改善一次伙食,并和员工一起吃饭,这与热播的《大染坊》中的一些管理方式不谋而合。
尽管刚注册的企业虽只有7亩地大小,只有10多个员工,但张祥峰雄心勃勃:明年企业的占地面积将达到30亩,工人将达到50多人。“现在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时不我待,我们只能超常规发展。”
企业虽然才起步,但他的眼光已触及到国际市常现在产品利润在国内比在国外低好几倍,所以我想全力以赴做国际市场,眼下,他的心思是寻求一个有资金、有外贸经验的合作伙伴加盟,把他的恒生共同做大。
老板对话
创业时,70年代人靠智慧
张祥峰喜欢读书,在和笔者的谈话里常自然地引经据典,而且说得一字不差。这让在场的人们惊讶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