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屋村最后盈利100多亿港元。
李嘉诚名副其实地“十年磨一剑”。成大事者,很多情况不能大急大躁,而应有足够的耐心等待机会和创造机会。这就是李嘉诚的重要法宝。丽港城、海怡半岛两大屋村就是如此,对它们的构想萌动于1978年李嘉诚着手收购和黄之时。之后,经过他长期耐心等待时机,用心策划,其间1985年收购港灯,使其构想向前迈了一大步,1988年方全面推出计划。
因此,人们称道“超人”过人的胆识与气魄之时,又不得不佩服他坚持不懈的耐心。
李嘉诚在地产界是一招比一招快,一连打了许多的漂亮仗。
无独有偶,嘉湖山庄计划的推出,也历经10年之久。嘉湖山庄原名天水围屋村。
1978年,长实与会德丰洋行联合购得天水围的土地。
1979年下半年,中资华润集团等购得其大部分股权,共组公司开发天水围。
华润占51%的公司股权,长实只占12.5%。
华润雄心勃勃,计划在15年内建成一座可容纳50万人口的新城市。
李嘉诚当时正为收购和记黄埔殚精竭虑,因此他无暇顾及天水围的开发工作,而整个开发计划,由华润主持。
可是,华润并没有房地产开发的经验,再加上它不懂得香港的商业秘诀,所以最终它的庞大计划在港府的介入下胎死腹中。华润灰心丧气,骑虎难下,公众股东也是一片哀叹声。
李嘉诚则看好天水围的前景。他成竹在胸,不动声色,慢慢地收购了其他股东的股票。
经过10年马拉松式的吸股,到1988年,李嘉诚终于控得除华润外的49%股权。因李嘉诚曾与华润事先达成默契,所以士气大退的华润没有抛售股票。
1988年12月,长实与华润签订协议,长实保证在天水围发展中,华润可获利7.52亿港元,并即付3/4即5.64亿港元给华润。
如将来楼宇售价超过协议范围,其超额盈利由长实与华润共享,华润占51%。今后天水围发展计划及销售工作均由长实负责,费用由长实支付,收入二者折中处理。
风险全部由长实承担,华润只等天上掉馅饼。俗话说:“一分劳动,一分收获。”当然担风险者入放要高得多。
天水围全部工程分七期到1991年完成,至今仍是香港最大的私人屋村。
仅仅第一期售楼,华润就已赢得协议范围中的7.52亿港元的利润。以后六期,华润等于“额外”所得,而长实的利润,远在华润之上,更是不可估计。
在这个计划中,李嘉诚又是一箭三雕:其一是自己大赚特赚;其二是挽救了华润,并且使它坐收丰厚利润;其三是搞好了与中资的关系,因为华润正是国家外贸部驻港贸易集团公司。
1979年长实拥有地盘物业面积已超过置地,而实际价值却大有逊色。
置地的优势,是单位面积的价值高。
因此,到1986年1月,虽然长江全系已超过怡和全系的市值,但长实市值仅为77.69亿港元,远远低于置地的市值(据估计置地市值是150亿港元)。
李嘉诚扬长避短,把发展重心放在土地资源较丰、地价较廉的地区,大规模兴建大型屋村,以此来取胜。
到1990年6月底,长实市值升至281.28亿港元,居香港上市地产公司之首。一直在香港地产业坐大的置地公司以216.31港元屈居第三位。
至此,李嘉诚彻底战败“地产巨子”让置地俯首称臣。
在与置地的争霸战中,李嘉诚充分运用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战术。通过避实击虚,迂回作战而取胜。
香港传媒常用“擎天一指”形容在拍卖市场上竞争的李嘉诚。其实,“擎天一指”指的是李嘉诚强大的经济实力。拍卖场上的李嘉诚,并没有财大气粗、盛气凌人的气势。
比如土地拍卖,李嘉诚认为不取此幅,以后还有他幅,目的都是发展地产赚钱,“不可持买古董的心理”。
因此,每次参加竞标,李嘉诚总是洞察先机,仔细研究分析,制定出夺标的最高价格,若超过此价,李嘉诚则毫不犹豫地果断退出。
有记者在采访中曾这样问李嘉诚:“都说您是拍卖场上‘擎天一指’,志在必得,出师必胜,可您有时为何还是中途退出?”李嘉诚幽默地说:“这是因为我心中有数,经商为的是利润不是为了竞争,如果有利可取就参与竞争,不然就要退出。你们没有看到我想举右手,就用左手用劲按住;想举左手,就用右手按住。”
耐心等待,搏捉机遇,有智有谋,从长计议,这是李嘉诚的经商诀窍。
而且李嘉诚从不炫耀自己,也从不自高自大。逞一时之气,不计后果,这不是李嘉诚的作风,而是某些赌徒的作风。假如碰到这种赌徒,李嘉诚就会退出,以成全对手的风头。李嘉诚说:“与其到头来收拾残局,甚至做成蚀本生意,倒不如袖手旁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