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师傅也不知道自己手上的秘方价值连城。”熊新元回忆说,当时国内媒体都在报道山西发现太岁肉团的事情。周万顺发现,这个东西家里多得很,并由此探索掌握了其培育方法。1992年,熊、周、姚共同在武汉的青山区成立了一家研究所。一美商甚至欲开价2亿买断其专利权,但被回绝。
之后,熊新元选择与香港一知名企业下属的医药公司合作,在武汉生产产品,送到天津包装,然后出口到美、日等国外市场。“当时,‘泰一’(该产品名)很畅销,最多一年能卖到8个亿,到现在在海外市场仍很吃香呢。”熊新元微笑着,似乎在回味当时的喜悦与成功。
但熊新元最后认识到,市场上的成功并不属于他自己,那最多只能证明他的技术是成功的。一年下来,他只能拿到每月3500元的工资,对方承诺的股份也没有兑现。“产品卖得再好也跟我们无关”。不过在当时,熊新元和姚汉光还是风光了一把。“上班有价值十几万元的小车接送,工资在当时也算高的了”。
直到2001年9月合同到期,熊新元中止了与该公司的合作。“表面上我们是老板,实际上是替别人打工的。”师兄弟俩笑着说。姚汉光则总结出他们失败的根本原因,只有技术,不懂市场、不懂管理,钱、权、物都不掌握在自己手上,只能落得给别人打工的命。
二次创业:出钱出车请人当老板
熊新元发现跟香港公司合作无望时,也曾试图单干积累经验,但最终却背负一身债务。
“说出来可能没人相信,我们成立了一家公司,出钱出车请人当老板。”熊新元介绍,1998年,他和姚汉光在汉阳成立湖北赢天保健品公司,拿30万元现金和一辆马自达面包车,请了一个朋友当法人代表。谁知一年之后,朋友把库里的药品和账上的钱都转走了,还欠下25万元外债。“不怪别人!我们根本不懂法律,也不懂该怎么做生意。我是当兵的出身,你叫我做什么都可以,但我搞不来管理。”熊新元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