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与之同行业的苏宁电器的掌门人张近东在股权结构上已相对较为开放,苏宁电器(SZ 002024)在上市之后,其拥有的股权已稀释到40%左右,先后加入公司的几位高管都拥有不等数量的股权。
丁磊在股权控制上同样比较保守,创业之初的网易为其个人全资拥有,创业伙伴并未拥有股权。直到谋划上市,重新搭建公司架构之时,丁磊才开始向外转让股份。除了向风险投资机构转让外,他先后几次向包括高管在内的公司员工转让了数量不等的股权,尽管如此,他至今仍持有网易股份在53%左右,仍处于绝对控股地位。在2001年由于涉嫌财务造假风波,丁磊除保持首席架构设计师头衔外,不再担任具体管理职务,但在公司发展战略规划上,他依然保持着足够的影响力。
与丁磊相比,王志东的经历算是一个教训。其创立新浪之初便引入了风险投资,此后又经历多次融资,在新浪上市之后,其个人所持股份仅在6.1%左右。2001年6月,王志东从新浪黯然离职,在资本层面没有实质性控制力显然是最重要的原因。假设他在股权控制上与丁磊一样保守,故事就会重新书写。
资本市场的力量
正是因为对公司股权的绝对控制,才使得他们的财富地位突显出来,无论是丁磊还是黄光裕,反观与他们的发展较为类似的王志东和张近东,财富值根本无法企及。而在四任首富中,除刘永行外,都是因为资本市场的财富放大效应才拥有如此地位。
刘永行不管是在早期从事养殖业,还是后来的饲料业,再到如今的铝业,都在踏踏实实地埋头做事,除了偶尔进行二级市场投资外,未与资本市场发生密切的关系,其实业资产规模相当庞大。据业内人士透露,其向外投资完全为个人拥有的现金。几位业界老总在与刘深入接触后,都认为,在如今的中国,刘永行是做实业的第一人。
而荣智健的发展就明显地与资本市场关系密切起来。在移居香港8年后的1986年,荣智健正式加入中信香港,出任董事总经理,其主要作为便是并购,通过超常规并购迅速做大企业。1987年2月,中信香港以23亿港元的代价收购国泰航空12.5%的股权;1989年,中信香港通过一系列运作,最终收购上市公司泰富发展,持有59.51%的股权,后改组为中信泰富;1990年,中信泰富以100多亿港元的价格收购香港电讯20%的股权。如今,中信集团通过中信香港仍持有22%多的股权,保持着第一大股东的地位,而荣智健通过旗下个人公司持有中信泰富4亿多股股份(超过18%),为第二大股东,正是这部分股权构成其财富的绝大部分。
丁磊和黄光裕对资本市场的利用就更加充分。丁磊创业之初,所从事业务为软件,乃个人兴趣,后来互联网热潮到来,网易摇身一变成为门户。此后为了到纳斯达克上市的目标,丁磊个人和网易公司都发生明显转变,最后尽管“流血上市”,在2001年财务风波里差点卖掉网易,但丁磊最终坚持下来,凭借一家经营短信和在线游戏的轻资产公司迅速踏上首富之位。而黄光裕在一场“左手倒右手”的游戏中,之所以可以自己定下如此高的身价,乃在于资本市场对连锁零售业的认可,网络和现金流都是为机构投资者所看重的资源。
所幸的是,尽管通过资本市场将自身价值得以最大化,但他们并没有停留在简单的玩概念阶段,四任首富都有比较踏实的基础业务,在各自的行业内都处在领先位置。打通产业链和资本链,这是成熟市场上的成熟游戏玩法,如今,中国的富豪们也开始具有类似素质,尤其是黄光裕在国美电器借壳过程中表现出的纯属技巧,令专业投资人士称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