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护理公司每天收取患者45元陪护费,对重症患者则收取60元或更多。但一个护工每工作一天的收入却始终是25元,其余的钱都被公司以“管理费”的名义抽取。一个护工不休息连续工作一个月的收入约为750元,而护工们最期待的就是获得全天候护理的机会,宁肯不要休息时间。
护工老板一年赚百万
业内把护理公司老板称为“穴头”。通过熟人,记者采访到了一位小有名气的“穴头”——从事护工行业多年的陶先生。在约定的地点,记者见到了开着本田的陶先生。把护理公司“做”进几家大医院的陶先生自称公司开展业务是24小时陪护。“男、女、老、少护工都有,要什么样的都行”,他告诉记者,“而且医院的人都熟,加床位、找大夫都能办。”目前正好秋天,医院里手术病人很多,他公司的业务非常繁忙,可谓生意红火。
陶先生不否认自己的发家史:“我的创业是供求关系决定的,我们靠市场手段弥补医疗体制服务的不足,让病人的需求得到满足,是解决医护之间的矛盾,我也希望能建立一个规范有序市场,只有公平竞争中才会使公司的规模发展壮大。”
护工们在医院中从事保洁和护理两项工作。“我们公司没有一个本地人,因为这个活辛苦又钱少,本地人不愿意做这行。”陶先生说。几年前,陶先生的事业还在不见光的黑暗状态,半遮半掩地在病房、候诊大厅联系业务。现在走向正规化,就成立了公司,直接在医院内办公。他每年和医院签好协议,承包几个科室,这几个科室是不能雇用“黑护工”的,只能雇用他护理公司的护工,他“垄断”着几个护工需求量大的科室。同时陶先生也向医院保证护理质量和秩序。
目前,陶先生称,公司现约有300名护工,虽然说不是个小公司了,但其实看起来就是个以陶先生为主的中介公司。他自己负责代理找病人、谈价格、拿提成。公司里还雇佣了4个员工,从事日常的办公室工作和人员管理及财务、出纳。护工的“行情价”约为45-60元/人/日,公司按40%抽取管理费,公司还要负责帮护工联系病人,要负责其住宿等。除外必要的成本如办公室的租金等,每个护工每月能给公司带来300元左右的净利润,护工每人每个月工资是500-600元。“公司里并不能保证每个人每天都有活,对暂时没有工作的员工,公司还负责发给底薪300元。”陶先生说。按着陶先生的算法,每年他公司的利润在百万元以上。对于这个数字,陶先生没有否认。
这样大的利润,医院为什么会将这笔业务外包呢?看出记者的疑惑,陶先生解释道,医院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省钱、节约成本。如果医院自己做护理公司,那么所雇用的人员就必须纳入医院范畴,牵涉到保险等一系列问题。而把业务外包给像陶先生这样的公司,就可以节省人员工资、福利开销。
专家:护工亟待专业化培训
据了解,现在医院外包的护理公司都是私人公司,其业务以家政、保洁等为主,护工的人员结构都以外来农村人口为主,没有任何的医疗知识,仅通过几天的培训就匆忙上岗,以应付医院市场的需求并给公司创利。记者在北京市通州工商分局注册科检索“护理公司”或“陪护公司”名称注册时,查询不到任何一家从事护工业务的公司以这种名称注册。通州工商分局工作人员介绍,这些公司可能通过别的名称注册,如家政、保洁等。
北京263医院的医师王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护工只是一个“过渡群体”。
在国外,护士分为高级护理人员、治疗护士和助理护士。其中,助理护士主要承担了病人的生活护理工作,相当于我国的护工。随着医生护士比例的合理化,护工行业将逐渐转化为护士的一部分。国内一名正式护士守护一名一级护理的病人,医院支付的护理费也都低得可怜。护理费偏低是许多医院出于成本考虑的结果。这就导致护理力量配备普遍不足,直接造成护理不到位,医院不得不把护士分内的活让病人家属来做。
同时王宇认为,护工的服务对象是病人,不同于简单的保姆工作。在医院里,哪怕是病人喝水这样简单的事情都是有学问的,例如病人该不该喝水、喝多少水、喝什么水、什么时候喝水,都要根据病情和治疗的要求来安排。所以,护理病人一定要有医学知识,要经过专业培训,否则很可能出问题。据了解,由于病人的护理需要专业人员,所以这项工作在国外大都设立专业的护理员来完成。
专家认为,虽然护工只是一个“过渡群体”,但是既然护公群体已经存在,则管理部门就必须想办法让这个行业规范起来。而记者也了解到,今年5月,北京市卫生局在答复政协委员提案表示,将在今年联合整顿北京地区护工队伍。在北京地区实行护理员持证上岗制,并成立护工职业培训中心,对护工进行科学规范的上岗前学习培训,并考虑把护工管理纳入医院的质量管理体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