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尹明善的小企业,开始了悄悄采购摩托零配件的“游击战”:今天去买1号到10号的零件、明天去买11号到20号的零件,总之,使配件要买齐也能买齐,但同时却不能让对方感到面临竞争。然后,便是经组装好的一台台供不应求的高质量的摩托车发动机,再从尹明善的公司里卖了出去,大把大把的丰厚利润则不断地回报进来,并且一发不可收拾。公司最火的时候,订货的外地厂商提前几个月打来预付款,天天到公司的组装厂门口排队取货,以至于公司每星期都得到机场包机发货。红红火火的业务,很快使55岁才入行的“新秀”尹明善,不仅在这个他从不熟悉的行业中站住了脚,而且,迅速成为了摩托行业里的强人。
尹明善当然知道,这样的日子长不了,只要一旦形成气候,建设集团肯定卡脖子。
尹明善想:哪些配件以后可能被卡呢?当然是建设集团生产的部分。于是,尹明善从开始组装发动机的第一天,就积极联系配套厂,设计自已需要的零配件。大概四个月后,几个关键零件被开发出来。此后,当建设集团一夜醒悟,下令一个零件也不许卖给尹明善的公司时,摇篮里的婴儿却已能自己走路了。
这条从夹缝中挤出的道路,十年后,终于把尹明善及其公司送上了行业的顶峰。
1993年以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重庆摩托车业重新洗牌,到2001年,尹明善的重庆力帆集团公司以产销发动机184万台、实现销售收入38·5亿、纳税1·136亿元的骄人业绩,超过嘉陵、建设两大老牌摩托车企业巨头,成为重庆摩托车业的龙头老大。而且,发动机产销量、出口创汇、专利拥有量、产销综合值四项指标居全国第一,综合实力在全国同行业排名第二,国内知名摩托车企业新大洲、钱江、轻骑、富士达、港日都采用力帆发动机。目前,力帆集团已有员工3800多人,其中大专文化以上技术人员670多人,拥有8家生产企业,3家营销公司,一个市级技术中心,具备年生产200万台发动机和100万辆摩托车的生产能力,连续两年进入重庆市工业企业50强,在重庆市民营企业50强排名中名列榜首。力帆集团已进入世界摩托车制造业500强,产销综合值名列中国入选登记企业第一位。
攀上中国摩托车行业高峰的梦想成真之后,尹明善虽已是年过花甲,但他仍是壮心不已,激情常在。随后,两大目标又先后成为他的囊中战果:一是将产品打出国门;二是拧着钱箱杀入足球圈。
尹明善说,人不出门身不贵,产品不出门不值钱;国内赚钱,市场好汉;海外获利,民族英雄。
从全球看,除中国外,每年全球的摩托车市场容量大约是1000万辆,其中一半以上被日本企业占领,剩下的被我国台湾盛以及意大利等地企业瓜分。1998年9月,民营企业自营出口权批下来了,起跑枪声一响,尹明善就集中了最多的兵力,拼命开拓海外市场,如今,尹明善的力帆集团已在南非、伊朗、越南设立了组装厂,并还计划在印尼、阿根廷、尼日尼亚、美国等地设厂,初步实现了生产的全球化。尹明善又计划投资100万美元购买国外“软技术”,以图“站在巨人肩上求发展”。
尹明善的品牌战略跟国际接轨,战果一路辉煌。品牌的打造,大大强化了自己。现在,中国摩托车所到之处,日本人节节败退。过去并不把中国人放在眼里的日本摩托车公司,一觉醒来突然发现,自己的传统领地已经被这位不速之客冲得七零八落,其惊讶可想而知。2001年9月,力帆摩托首销日本,改写了中日摩托车有来无往的历史。在越南,尹明善的力帆摩托车更是占有绝对优势,越南驻华商务参赞说:在越南,“力帆”的牌子比“本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