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到德化前,就听说过陈仁海,对“中国白”更是充满了好奇和向往。恰逢陈仁海北京“中国白艺术展”和奥运《和鼎》成功出炉之际,我有幸结识了陈仁海大师,走进了他的“中国白”世界。
——专访德化瓷雕艺术大师陈仁海
“我由一个外行进入陶瓷行业,摸爬滚打了十几年,竟没有发现一个内行的人。”陈仁海大师如是说
名师引入行
“走上瓷雕之路,缘于启功先生的指点。”自从1993年创办“辛默楼”开始,陈仁海就走上了瓷雕创新之路。
生于教育世家的陈仁海,从小受祖辈的艺术偏好影响,琴棋书画,文章诗赋,无所不学。由于对书画的痴迷,引起他就读的师范学校名誉校长、著名书法家梁披云先生的注意,将其引荐给启功等老前辈学习请教。
师范毕业后,陈仁海成为一名教师。启功先生对他说:“德化有那么优秀的中国白瓷雕,凭你对书画的理解和艺术感觉,融入陶瓷创作,肯定会有一番新天地。”正是这句话,让他有所领悟:德化瓷雕不应局限于滴水观音之类的传统题材,一定要贴近生活、反映时代,才更有感染力。从此他便与瓷雕结下不解之缘,并将创办的陶瓷研究所取名“辛默楼”,“辛、默”二字记录了他的艺术求索之路,同时也是人生的信条。
烧制的第一件瓷品问世,陈仁海向启功先生请教。启功先生细细抚摩了一遍手中的瓷器,说:“为什么一定要上釉呢?你们造的中国白瓷器温润如玉,玉器有上釉的吗?它们就像十二三岁少女的肌肤,还需要涂上厚厚的脂粉吗?”一席话,让陈仁海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德化从此有了不上釉而光洁如玉的“中国白”,他以独特的理念与超常人的执着,叩开了陶瓷艺术的大门,成为瓷艺界的佼佼者。
“法先人而为我用,师造化以抒我情。”陈仁海始终使创作处于动态的、新鲜的过程中,精研史书、哲学、逻辑学、美学、努力赋瓷艺作品以完美的造型,精湛的工艺,集众善于一身,相得益彰。
修行在自己
德化得天独厚的优质瓷土和深厚的艺术积淀了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但传统力量的强大也给艺术创新带来困难,构思、立意成为瓷雕艺术难以突破的症结所在。“艺术的核心价值是创意,创意的灵魂是创新”。
陈仁海是一位勇于独辟蹊径的瓷雕艺术家,他将现代科技与文化艺术相结合,与时俱进,不断用自主研创之佳作震撼人心。著名收藏家徐展堂如此评价陈仁海:“他的作品不仅仅在瓷上,还在他的思想里,他的艺术创新就是他的精神力量。对于传统要用最大的功夫打进去,更重要的是要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我认为陈仁海大师都具备。”
陈仁海说,何朝宗是令人尊崇的,其艺术高度旁人难以企及。只有跳出来,才能有创新和高度,否则永远只是模仿。“但创新是有风险的,艺术家也要有市场意识,但在创作中就要忘我的。”谈到自己的创作心路,陈大师感触颇深。他说,任何一件作品的创作,都会有很大的投入,创作过程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意味着巨大的损失,瓷雕创作考验的不仅是艺术及技术水准,心态更重要。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陈仁海说自己其实是在做文化。他的每件作品都以深刻的艺术活力,体现着文化的内涵,以思想力震撼人心,创作艺术的同时,也见证着历史的进程。其中,“题材纪念”瓷是其主打收藏品市场的一个拳头产品。适时抓住一些重大的历史、政治事件,并将其切入瓷中,严格限量制作,而这,也是辛默楼“中国白”瓷雕走红的首要原因。
在采访中,陈仁海大师总是不断提出深具思想力的观点,让记者不断重新审视面前的这位瓷艺大师,而他早已将这种思想融入他的作品中。澳门回归,他别出心裁,在成功解决了德化大平面瓷难成型、难烧成的难题后,巧妙地将“澳门回归祖国,一国两制平稳过渡”的思想注入作品中,把作品设计成砚台形状,将中国的长城与澳门联结在一起,砚背设计成寿龟形状,底部刻上自己创作的表达澳门回归喜悦心情的诗。最终,《母亲,我回来了》成为人民大会堂澳门厅摆放的两件作品之一,更被故宫博物院破例收藏。
为纪念连战、宋楚瑜2005年访问大陆,陈仁海特设计《携手共荣》,以两个相连的葫芦花瓶为主轴,镶嵌牡丹和菊花,象征海峡两岸中华儿女富贵大吉,花朵晶莹洁白,花瓣薄如膜,花蕊细如丝,栩栩如生几可乱真。对称的一对花瓶,又似一个大大的“囍”字,寓意两岸合作,双喜双赢。
为展现和谐主题,十二生肖系列作品相应出炉。系列作品即体现了“中国白”传统艺术的情趣,又具现代艺术的意韵……
国家博物馆研究员、著名文物鉴定专家史树青先生一语重的:“能及时地吸取并消化时代文化思潮的精华,转而化生出新的符合时代要求的艺术杰作,而这,恰恰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得到的。”
努力提高德化瓷的文化含量,让工艺因文化而增值,让“中国白”成为世界闻名的中国瓷艺新品牌,是陈仁海的梦想。而他更懂得用法律武器,将所有的瓷雕作品都分别进行专利和版权登记。
如今,“辛默楼”、“中国白”品牌的作品,都有国家专利和版权登记,甚至品牌图案设计、产品包装设计、销售橱窗设计乃至名片设计都别出心裁,都进行版权登记。他还实行专利限量,增值回购,确保了作品的保值、增值,这在全国工艺美术行业及礼品行业是一个创举。其成功做法轰动了业界,吸引了景德镇、宜兴、淄博、潮州、醴陵、龙泉、佛山等陶瓷产区和工艺美术界纷纷学习和研究陈仁海的“中国白”收藏文化产业化经验。
陈仁海的作品现被国内外30多个文博单位收藏,数百次被选为国礼,赠送外国元首和国际友人。 2003年8月15日,江泽民同志为“中国白”题词:“立民族志气创世界名牌”;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杨新为辛默楼题词:“德化瓷艺好,声名传九州。继承和创造,今有辛默楼”。
“自主创新+知识产权保护保证我得到了第一桶金。”陈仁海相信,以“中国魂”造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白”,一定能为发扬中华文化争光。
记者手记
未到不惑之年的陈仁海大师,爽朗的笑声带给人轻松,自信而又个性的话语,让我一度觉得他更像一个思想家。徜徉在“中国白艺术宫”,一件件精美绝伦的艺术瓷雕让我如痴如醉,生平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看到土与火艺术的完美结合,真切感受到了中国陶瓷艺术的博大精深。而当我再次前来欣赏时,却突然发现,眼前的这些瓷雕都像注入了生命一般,让我感受到一种别致的活力。也许,这正如陈大师所说:“因为每个瓷雕都是一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