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着这种信心,对于第一次使用这种特殊名片的人,梁伯强几乎都是免费奉送。"第一批我们做了10万个,全部免费赠送了出去。你可以算算,即使我免费送你一千个,才3500块,但比如现在你是一个财经记者,见的人都是那些有权拍板的大老板,第一,你送这个给人家会留下更深印象,对你自己有好处;第二,我相信你派送完我这1000个指甲刀,起码能直接间接地给我带来200笔新生意"--这就是梁伯强的"全民推销员"战略。
圣雅伦从来不做广告,因为他们所有的用户都是他们的推销员。最早的时候,梁伯强给广东中山周边所有的保险业务员、政府官员免费定做了一大批名片指甲刀,选择他们的原因很简单--这些人每天见人多,交游广阔,他们递出名片的几率最高,也最有"被人记住"的需要,而他们交往的这些人,往往又都是经济地位比较高的人,这些人收到名片指甲刀后,有很大的几率会眼前一亮,也决定给自己公司的业务员定制这种产品,"这种做法比广告成本低很多,效果也好,完全颠覆了传统的经营渠道。"梁伯强的这个想法的确令人惊叹,"不管你有多高身份,你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我的推销员,你得自己花钱跟我买产品,还在不知不觉之间就为我拉了生意,我不付钱给你,你还要买我的东西给我钱赚。"
为了让更多的人更有目的性地加入到他的奇妙营销网络里来,梁伯强一点都不吝惜把钱拿给别人赚。他为每个订购他指甲刀的保险业务员建立档案,把他们的客户资料进行整理,只要是他们的客户因为他们的启发而向圣雅伦订购了产品的,梁伯强都给这个保险业务员10%的提成--把客户的客户变成自己的客户,同时还要让客户有钱赚,这就是"全民营销网络" 的核心精髓。
"所以你在批发市场看到的永远是777,而看不到圣雅伦,因为大家的营销思路不一样,别人都把它当作工具卖,但我们完全把它当作礼品卖,这是一种销售渠道的创新。"
在圣雅伦,"本末倒置"是一个十分正常的现象,现在他们作为个人护理用品出现的传统产品反而成为了销售额中很小的一部分,而名片指甲刀的生产能力即使再翻两倍,仍然是供不应求。
"个人护理市场永远也追不上团购。"梁伯强十分确定这一点,"现在广东的新闻媒体都骂我,因为每次开会主办方都会送我们的产品给他们,每次都是指甲刀。"他说这话时十分得意。
去年8月名片指甲刀投产之前,圣雅伦的年销售额是8000多万,去年开始生产名片指甲刀4个月,就使年销售额达到了一亿五千万元,从接到订单的第一天起,每天工厂就要生产5万个名片指甲刀,而现在,仅这一个产品,每天圣雅伦要做20万个。按照梁伯强算的那笔帐,圣雅伦一天卖出的指甲刀,比其他生产企业在北京王府井没日没夜卖二十天卖出的还要多。
梁伯强第一次"下海"是1980年,那年他才18岁,不过那可能是他一生中最刻骨铭心的"下海"经历--他在真的"海"里游了整整11个小时,跌跌撞撞从广东小榄游到了澳门。
那年梁伯强做了偷渡客。
"现在想起来,那时候是年少气盛,不懂事,工作不顺心,就忽然想要改变自己的生活。"24年之后再回头看,那次"下海"是梁伯强一生中最明智的举动之一。几乎从没出过小榄的他从产生想法到跳入大海,只用了两天时间。
凭着自己学过国画,跟大部分偷渡客一样在服装厂里当廉价劳动力的梁伯强很快找到了新工作:给仿古家具画画。他真的发了财。短短一年时间,梁伯强攒了3万葡币,这在当时对于他来说绝对是个天文数字。老板让他在外面又开了个小作坊,19岁的少年开始了"包工头"生涯。
可是他好像注定不能走一条顺畅的打工仔衣锦还乡之路,不久之后在一次警察夜查中,梁伯强怕被抓起来坐牢,丢下全部身家,跌跌撞撞逃回了小榄,他的第一次创业之梦就这么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毫无预兆地嘎然而止。
回到小榄后,他陷入了没有工作的更深的困境。然而这一年多的风云突变,让一个少年看到了真正的世界。
1984年,政策开始变化,梁伯强又回到澳门,这次他领到了正式身份证,堂堂正正开始在澳门做生意了:这回他凭着小时候拆母亲的铜脸盆打耳环的手艺,居然当上了一家首饰加工厂的"厂长",老板让他回小榄开加工厂,月薪在当时是不可思议的5000元。梁伯强一下子摇身一变,成了第一代"金领",风风光光的职业经理人。
可是很快他又倒霉了。
老板涉嫌走私被捉,梁伯强也被关了几天,后来放是放了,可是他又啥都没有了。
不过,这次的经历,让梁伯强找到了自己安身立命的行当。他跟一个老哥们儿靠着两台手动冲压机床,开起了首饰厂 --后来年产值几千万的"聚龙",就这么灰头土脸地诞生了。
十来年下来,"农村土小伙"梁伯强成了千万富翁,但他还是一个"农村土小伙",什么是管理,什么是品牌,梁伯强还是一窍不通。他糊里糊涂成了大富翁,但其实还是一个顶着"港商"头衔的"农民企业主"。
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人造首饰和旅游纪念品处在卖方市场,机遇让梁伯强发了财,努力让他甚至成了全国第一位的首饰加工大厂,但"聚龙",一直只是一个工厂,他的产品没有品牌。
"聚龙那时候做的其实主要是作为旅游纪念品的人造首饰,这种东西进入的门槛太低,每天跟一堆家庭作坊一起打打杀杀,客户是谁便宜就买谁的,完全没有品牌认同,而且消费群体比较窄,都集中在旅游区域。企业里面跑掉的人也越来越多,公司很多人学了一点技术,拉了几个客人就自己跑了。"
没有品牌,继续发展很难。于是在看似一帆风顺中,梁伯强第一次主动掉头,"这么做下去太累了",这是他当时最简单的想法。就是这么一掉,一个指甲刀王国诞生了。
梁伯强生活里最奢侈的享受就是喝咖啡。
这个"农村土小伙"现在也爱起了洋玩意儿。聊天、喝咖啡、抽烟,号称他生活的三大爱好。
除此之外,梁伯强好像没什么需求。
满街奔驰宝马跑着,可他就是跟不上潮流,现在还开着一辆开了7年多的丰田佳美。"汽车就是个交通工具而已,我觉得真不能说是什么身份象征,它再怎么贵也就是一两百万,可是你有这一两百万的车能代表什么东西呢?"这种话从他嘴里说出来,一点儿也不像是显摆。
他说:"我就是一个傻瓜蛋"。
这个傻瓜蛋现在正忙着帮别人赚钱。
梁伯强搞了个"老板孵化器",他准备在三年以内孵化出500个老板,现在他已经成功"孵出"了50多个每月净赚十万元以上的老板。
他找来有销售潜力的人,不收加盟费,还给人家发工资,一个月给800元钱工资,1800元差旅费和300元交通费,在公司养他们三个月,培训结束后各奔东西,干与不干全看个人。想干的,就先去当地建立一个办事处,一边进行周边超市的零售,一边发展保险从业人员给自己当"不发薪水的业务员",当这部分业务已经发展到基本饱和后,就转为地上的形象店,集中展示、物流、零售为一体。他现在在全国有五十多个这种专卖店,它实际上主要是一个展示平台,更像一个分公司而并不刻意看重零售--"这比开分公司好多了,我一分钱都不用投入。"他得意地说。
所以,真正需要他发薪水养活的,整个公司只有6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