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现在的大学生不大谈论政治,很务实,有人说他们和以前的大学生不一样,对民族对国家没有那么多的忧患意识,你是怎么看你的同龄人和比你更小一些的同学?
刘:现在的大学生的确和你们这些八十年代毕业的大学生不一样。从我的感觉讲,不谈论政治,这不等于说现在的年轻人没有忧患意识,他们是以一种自我实现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忧患意识。我倒不认为他们很务实,因为你一旦参与到权力中间,你经常就会失去自我,我看到的一些同学就是这样,完全控制不了自己的命运。你十分被动地被绑在一个巨大的战车上,如果你有什么个人的想法,那简直就是螳臂挡车,绝对无法实现的。我不如脱离到外围去做我想做的事情,用我们的技术提高国家的整体实力,我从另一个角度来实现政治的目标。
记:你比较欣赏的知识英雄是谁?
刘:我更喜欢像杨致远、迈克尔·戴尔这样的人。他们有一些很独特的想法,并且能坚忍不拔地去实现它。其实这些想法并不具备很高的技术含量,但它的思路特别好,特别能解决人们的市场需要。其实很多思路我们平时都有过,但在脑子里闪一下,转转就放掉了。而杨致远们却抓住了它,抓住以后真正一步一步把它做实做大,产生了效益。我很欣赏这样的创业者,能不放过社会中的每一个机会,抓住以后又有非常坚忍不拔的毅力把它实现,做到底。
记:你是怎么看待现在人们常说的知本家风暴?
刘:现在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依靠知识成为现代社会的富翁,成为社会上的风云人物,我觉得这体现了一个社会的进步。现代社会随着商品经济越来越完善,市场竞争越来越规范,像前几年的所谓“下海”,你可以不具备专业知识,逮着一个机会,甚至是一个投机的机会,就大捞一把。但现在利用你的灵机一动的小聪明,或者说看中某一个领域的漏洞钻进去就能致富,这种可能性越来越小了。在现代经济大潮中,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成为赢家,他们都是掌握了某个领域的专门知识,他们无疑是新世纪的时代英雄。
和刘庆峰谈话结束以后,我也和“能听会说”的电脑聊了聊。我和它先对了几首唐诗,像李白的《思乡》、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不光是这些短诗它能对答如流,就连李白的《将进酒》它也应对自如。对完诗,我们还进行了一番相当有趣的人机对话。
记者:你好!
乐乐:你好!
记者:你是谁?
乐乐:我是乐乐!
记者:作为一个科技创新的产物,你怎么看待创新?
乐乐: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记者:你觉得新世纪最应该把握什么?
乐乐:知识就是力量。
记者:你想对关心你的人说些什么?
乐乐:明天会更好!
就连计算机都说了————明天会更好!我们还会怀疑吗?刘庆峰笑着说。
我发现,这位年轻的知本家脑袋里整天转悠的可不仅仅是把电脑摆弄得能听会说中国话。和他交谈,我时时都能感到他们这一代和我们、和以往的任何一代学人的不同。他们实实在在,托起的都是雄心勃勃。在我十五年的记者生涯中,我第一次用“充满活力和个性魅力”这样的句子来评价我的采访对象。尽管他只有26岁,尽管他的梦想之旅才刚刚启程,但他无疑是我们这个时代当之无愧的知识英雄。
刘庆峰说:创造一种管理模式,比我们自己挣上千万甚至上亿的钱,意义还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