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流通物料管理 固定物件管理现场人员管理现场环境管理 现场事件管理主动停机被动停机分段管理分线管理计划性事件 非计划性事件 生产事故 生产故障
1 前言
关于现代企业的现场管理,目前流行的理论比较多,其中较为人熟悉的例如有“5S”管理、目视管理、定置管理等等,虽然这些理论对于国人来讲并不陌生,但在目前的陶瓷墙地砖企业中真正运用也不多。如果以管理者与操作员工的关系特点进行分析,国内陶瓷企业现场管理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状况。
第一种称之为“监督型”,主要特征体现为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管理者对操作员工实行简单的“管治”,员工缺乏主观能动性,现场状态完全取决于监督者的主观意志,这类管理模式尤其以北方企业较为突出。
第二种称之为“合作型”,主要特征体现为利益合作关系,管理者与操作员工有着较多的共同利益追求,员工有较高的积极性,但职责分工、行为规范未够完善,现场状态仍以人为方式为主,这类管理模式以广东企业占多数。
第三种称之为“制度型”,主要特征体现为上下级分工关系,各自有完善的工作职责和行为规范,有较宽松的民主气氛,可以发挥高度的主观能动性,现场控制有规范的标准,这类管理模式以外资企业、台资企业为主,在国内只占很少的比例。
在现代企业中,生产现场管理已经不是简单的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而是企业中多个职能系统在现场的集中体现,包括质量管理、工艺管理、设备管理、计量管理、能源管理、安全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等,现场管理是属于“片”的管理概念,而多个属于“条”的职能系统在这里交汇。
不同性质的企业具有不同的现场管理特点,而且,随着企业的规模扩大、自动化程度提高、员工素质提高、企业经营理念的转变,现场管理模式也不能是一成不变,千篇一律。国内现代陶瓷墙地砖企业一般都具有连续式生产与间歇式生产共存、劳动密集型与自动化流水作业共存、高劳动强度与高技术含量共存的特点,因此,现场管理的开展既不能简单地套用国外的管理理论,创业时期的人为管理模式也可能适应今天的企业要求,标准化的建立仍需高技能作补充;人性化素质培养需要强制性考核作保障。
2 现场管理的目的与内容
现场管理根本目的就是如何组织员工按时、按质、按量完成生产计划任务,并在执行过程中,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尽最大可能地提高生产效率、节约物资、减少能源消耗、提高优等品率。从狭义角度讲,现场管理就是生产车间的管理。
现场管理所追求的不只是现场环境的外观,关键是对生产现场的在控状态,又称为事前控制,对生产现场可能出现的一切事件要有预见性、计划性,保持现场稳定的生产秩序。结合陶瓷生产企业的具体情况,现场管理的开展,应该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1)流通物料管理——简称物流管理,指对生产线上流通的被加工对象的处理和控制,例如对原料、坯浆、坯粉、釉浆、生坯、釉坯、砖坯、纸箱等的管理。
(2)固定物件管理——指对生产线上相对固定在某个工序或岗位上物件的使用管理,例如生产设备、生产工具、生产备件等。
(3)生产环境管理——指对生产现场各单位或个人所占用工作责任区域的管理,包括作业区、道路,以及相关的环境设施等。
(4)现场人员管理——指对从事生产作业人员的组织管理,包括现场操作人员、现场管理人员等。
(5)现场事件管理——指对生产现场中各种事件的安排或处理,包括计划性事件和非计划性事件两方面。
3 流通物料管理
流通物料的管理主要包括生产周期、物料存量、生产流量、在线质量等多个方面,企业对流通物料的管理也会有一系列相关的制度(程序),例如《物资采购管理制度》、《物资进仓验收管理制度》、《车间产质量考核制度》、《生产计划及统计管理制度》、《质量检验管理制度》等等,而在生产现场,最为突出的任务应该是产量和质量管理。
做好车间的物流管理,一定要明确两个前提条件。第一是技术部门必须提供成熟的技术标、生产流程和工艺方法。第二是生产部门应该清楚生产线的物料流通量,掌握各工序的最大生产能力,特别是生产线的“瓶颈”位置。
3.1物流质量管理
生产现场是产品质量最终体现的地方,产品质量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如何做到产品质量的事前控制,关键要落实好两个措施。
第一是确保每个工序的半成品必须达到预定的标准要求,不合格的半成品不流入下一工序。这项措施特别适用于间歇式生产线上流通的物料,例如球磨加工的坯浆、喷雾造粒的粉料、釉线的釉浆等,应该以每个批次(每磨、每仓、每池等)为单位,实行物流验收交接制度,即物料经过半成品质量检验合格后,方可流入下一工序,检验不合格的物料不允许流入下一工序(不合格的物料可以进行返工)。
第二是调动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将每一个影响因素控制在质量问题出现之前。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在许多日本企业中应用相当成功,其中QC小组的活动开展就是动员全体员工参与生产过程的质量状态控制。然而,在目前国内的陶瓷企业中,以QC小组的活动方式让员工自发性参与质量管理,实践证明是不现实的,而最有效的方法应该进行半成品质量考核。首先对生产过程各质量控制点的半成品建立明确的标准,然后对半成品状态进行抽检,以抽检合格率来衡量该工序的质量效果,用经济手段的方式让员工参与质量管理,例如生产线某工序的半成品质量可以用下面方法进行计算考核。
Q=n/N ………………………………………………①
其中: Q——生产线某工序质量控制点的半成品抽检质量合格率,%
n——当月生产线某工序半成品质量抽检合格次数,次(片)
N——当月生产线某工序半成品质量抽检总次数,次(片)
3.2物流产量管理
影响生产线产量的因素主要包括原材料供应、员工素质、设备状态等等,而且质量与产量两者往往是对立与统一的关系,要保障生产线日常的产量要求,应该把握好两方面的工作重点。
3.2.1物流量的分解与分配
对于一定配置的陶瓷墙地砖生产线,其综合生产能力和各工序的生产能力会随品种变化而不同,各工序设备不可能同时达到理想的满负荷状态,而且有时候是相差比较大的。因此,必须找出生产线的瓶颈位置,重点针对薄弱环节采取措施。然后以瓶颈位置为基础,将物流定额分解到各工序、班组,并根据工艺要求选择合适机台、配备合理的劳动力。
例如某抛光砖生产线的设备配置情况见下表(1)所示,当排产600mm规格产品时,生产线的“瓶颈”位置在窑炉方面,当排产800mm规格产品时,生产线“瓶颈”位置在压机方面。
3.2.2主动停机与被动停机
众所周知,减少联线停机(空窑)时间,是有效提高生产线提高设备运行率、提高产量有效方法。但实际上,生产联线不可能做到绝对不停机(空窑),除了转产因素影响外,还经常需要擦模、清理料车、擦网、换网、清釉柜、维修等,如果这些因素都各自单独影响着联线,那么生产线的全月累计停机(空窑)时间反而会更长,而且由于大部份是属于被动停机(空窑),对半成品、成品会产生不稳定的影响因素。
大多数人都有过座火车的经验,当一列火车入站后,上客、落客、配货、供水、食品补给、机车检查等一系列工作都要在3~4分钟内同步完成,这就需要有一个周密的筹划、充分的准备、明确细致分工。生产联线实际上就好比是一列火车,如何才能将各种零碎的停机时间做到集中统一控制,这就是需要安排主动停机的原因。将生产线像铁路管理一样,充分做好事前的计划和安排,而且形成明细的分工和责任,这样会更有效地提高生产线的设备利用率。
3 流通物料管理
流通物料的管理主要包括生产周期、物料存量、生产流量、在线质量等多个方面,企业对流通物料的管理也会有一系列相关的制度(程序),例如《物资采购管理制度》、《物资进仓验收管理制度》、《车间产质量考核制度》、《生产计划及统计管理制度》、《质量检验管理制度》等等,而在生产现场,最为突出的任务应该是产量和质量管理。
做好车间的物流管理,一定要明确两个前提条件。第一是技术部门必须提供成熟的技术标、生产流程和工艺方法。第二是生产部门应该清楚生产线的物料流通量,掌握各工序的最大生产能力,特别是生产线的“瓶颈”位置。
3.1物流质量管理
生产现场是产品质量最终体现的地方,产品质量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如何做到产品质量的事前控制,关键要落实好两个措施。
第一是确保每个工序的半成品必须达到预定的标准要求,不合格的半成品不流入下一工序。这项措施特别适用于间歇式生产线上流通的物料,例如球磨加工的坯浆、喷雾造粒的粉料、釉线的釉浆等,应该以每个批次(每磨、每仓、每池等)为单位,实行物流验收交接制度,即物料经过半成品质量检验合格后,方可流入下一工序,检验不合格的物料不允许流入下一工序(不合格的物料可以进行返工)。
第二是调动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将每一个影响因素控制在质量问题出现之前。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在许多日本企业中应用相当成功,其中QC小组的活动开展就是动员全体员工参与生产过程的质量状态控制。然而,在目前国内的陶瓷企业中,以QC小组的活动方式让员工自发性参与质量管理,实践证明是不现实的,而最有效的方法应该进行半成品质量考核。首先对生产过程各质量控制点的半成品建立明确的标准,然后对半成品状态进行抽检,以抽检合格率来衡量该工序的质量效果,用经济手段的方式让员工参与质量管理,例如生产线某工序的半成品质量可以用下面方法进行计算考核。
Q=n/N ………………………………………………①
其中:
Q——生产线某工序质量控制点的半成品抽检质量合格率,%
n——当月生产线某工序半成品质量抽检合格次数,次(片)
N——当月生产线某工序半成品质量抽检总次数,次(片)
3.2物流产量管理
影响生产线产量的因素主要包括原材料供应、员工素质、设备状态等等,而且质量与产量两者往往是对立与统一的关系,要保障生产线日常的产量要求,应该把握好两方面的工作重点。
3.2.1物流量的分解与分配
对于一定配置的陶瓷墙地砖生产线,其综合生产能力和各工序的生产能力会随品种变化而不同,各工序设备不可能同时达到理想的满负荷状态,而且有时候是相差比较大的。因此,必须找出生产线的瓶颈位置,重点针对薄弱环节采取措施。然后以瓶颈位置为基础,将物流定额分解到各工序、班组,并根据工艺要求选择合适机台、配备合理的劳动力。
例如某抛光砖生产线的设备配置情况见下表(1)所示,当排产600mm规格产品时,生产线的“瓶颈”位置在窑炉方面,当排产800mm规格产品时,生产线“瓶颈”位置在压机方面。
3.2.2主动停机与被动停机
众所周知,减少联线停机(空窑)时间,是有效提高生产线提高设备运行率、提高产量有效方法。但实际上,生产联线不可能做到绝对不停机(空窑),除了转产因素影响外,还经常需要擦模、清理料车、擦网、换网、清釉柜、维修等,如果这些因素都各自单独影响着联线,那么生产线的全月累计停机(空窑)时间反而会更长,而且由于大部份是属于被动停机(空窑),对半成品、成品会产生不稳定的影响因素。
大多数人都有过座火车的经验,当一列火车入站后,上客、落客、配货、供水、食品补给、机车检查等一系列工作都要在3~4分钟内同步完成,这就需要有一个周密的筹划、充分的准备、明确细致分工。生产联线实际上就好比是一列火车,如何才能将各种零碎的停机时间做到集中统一控制,这就是需要安排主动停机的原因。将生产线像铁路管理一样,充分做好事前的计划和安排,而且形成明细的分工和责任,这样会更有效地提高生产线的设备利用率。
接陶瓷工厂的5S管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