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听人说一句话:朋友遍天下,知音能几人?其实说到知音,也许是一种奢求,谈何容易?特别是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人人都以自己的利益为重,处处都在防备别人,谁还有心情去交知音?
其实每个人都有渴望一生中有那么几个知心的朋友,但是可遇不可求,付出和收获往往不能成正比,久而久之,人们就不再奢求了。每个人都穿上厚厚的伪装,把自己装扮得很坚强,生怕露出自己的弱点,成为别人伤害自己的武器。对,因为害怕受伤害,所以我们就慢慢接受孤独,不再奢求过多的友谊。
我们现在这个社会,人与人之间太缺乏信任了,最善良的人都学会了“防人之心不可有”这句话,时时提高自己的警惕,不让自己处于被动。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发展到今天,被我们这群进化的精英糟蹋成了什么样子了?
今天的我们行走在社会中,从认识那一刻就以朋友开始,这是广意上的朋友,有的是利用了朋友这个词语,为自己的目的找了条捷径。君不见:某个才见面三两次的人在做介绍时加上了“这是我好朋友”“这是我最好的朋友”等加重肯定的语句,以此来表明他们的关系或增加彼此的亲近感。往往都是利益驱驶的,最终他们是否真如嘴上所说的那种好朋友,有待商椎。正如曾经听到的一句话:在商场中,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今天因为利害关系,可能争个你死我活,势不两立;明天也可以因为利益关系握手言和,成为打虎上阵的亲兄弟。就有这么奇妙!
朋友可以分好多种:有只能同甘的(所谓的酒肉朋友)、有只能患难的、有牌桌上的、有嘴上说的、还有只是相互利用的。现代社会的文明,让朋友一词增加了一层层不一样的色彩。好像再陌生的人,以一句朋友们就接近了好多关系。也许那些歌词里对朋友的诠释比较合理,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真正的朋友,也许一生都不会有太多煽情的话语,只是在你需要帮助时,那只援助的手就伸过来了,更多的时候却是为你默默地祝福!
人是一种很奇怪的动物,在没有利益冲突时,对任何事物都能保持一种客观、冷静的态度,一但威胁到自身利益时,就会变得异常敏感。产生防卫、甚至进攻,也许这就是人的本性。所以古人发明了道德规范,来约束人们的言行,维护社会的安定,让人类在安定中不断进步。
一直很喜欢这句话:君子之交淡如水。这是从小听到的家训,也许要交到真正的朋友,是需要这样一个前题的。只有不参杂利益的交往,才算得上是君子之交。才有可能成为知已,才不用去防备,也才是最单纯的友谊。
人在患难的环境中,如果有真诚帮助你的人,那你就是非常幸运的了。在这种情况与,也是检验朋友的时候,很多平时关系不错的所谓朋友,这时可能对你退避三舍,或对你敷衍了事,不会向你伸出援助的手,这也是人之常情,更有甚者是会落井下石的。但愿这一生都不要交到这样的所谓朋友,这也是幸运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