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刚的这批货都是面具和绒条,已经生产了80%,而且这两种产品当时在国内根本没有销路。如果不能出口,即使把这些绒条全部拆掉,把鸡毛作为原料贱卖给别的厂子,也只能卖个四五万元人民币。昨天还沉浸在致富喜悦中的陈刚,今天就背了8万元人民币的债务。 这个灾难性的消息,令陈刚感到如五雷击顶,有些消沉,他连午饭和晚饭都没有吃,躺在床上发愣。最后妻子提醒他:“看看能不能通过其他门路,销往别的国家,不能老在家等着。”
一语惊醒梦中人,“是啊,不能这样等死。”陈刚赶紧从床上爬起来,打电话多方联系、上网查找线索,最后陈刚决定到长春碰碰运气,希望通过长春的港口运往俄罗斯再转口到日本,或销往其他国家,可这时他翻遍所有的口袋,也只有500多元钱了,“我的家当只剩下了500多元钱了”陈刚露出了苦涩的微笑。为了筹措运费,他开始四处借钱,谁知屋漏偏遭连阴雨,因为这批生意前景不好,陈刚的亲戚朋友们谁也不愿意把钱再借给他。正在他犯难的时候,一直看好羽毛加工生意的表弟,助了他一臂之力,他把自己的出租车卖了1.6万元钱,把钱全部借给了陈刚,表弟的雪中送炭令陈刚感动不已。
热点推荐:
十二星座赚钱欲望大排名 启示录:25个超级经典故事 原来这样也可发财 骗你没商量
连载:穷孩子冷暖发财路 白领丽人 玩转职场“战国策” 面对花样骗术 长出火眼金睛
陈刚很清楚如果不能把货卖掉,他的公司将举步维艰了。抱着最后一搏的心态,陈刚和表弟把货运到了长春的一家外贸公司。公司的人说:“你们把货先放这儿吧,我们给你找客户,找到客户以后帮你处理掉。”陈刚连忙问:“那要等多长时间?”公司的人说:“碰运气吧,三个月不见回音你们来拉货。” 陈刚一听急了,说:“不行,如果现在卖不出去,我好歹手里有点钱,还能把货拉回去,到时候我没钱了,连拉货的运费也没有,那损失就更大了。我这个货还能处理几万元钱,你们就帮我处理吧。”可一连几天找不到买主,吃住还要花钱,连最后的希望也落空了。 陈刚急火攻心,不仅晚上睡不着,连饭也吃不下,嘴上还起了火疱。陈刚的表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劝陈刚:“光急也没有用,我们还是早点回家想想办法吧。”孤立无助的他只好给妻子打了个电话:“我不想回来了,你带着孩子在家里好好生活吧。”妻子连忙问:“你怎么啦,为什么说出这种话?”陈刚说:“这回我做生意赔了,还欠那么多债,怎么办?你怪不怪我?” 陈刚的妻子听了这话,当时就哭了,说:“回来吧,实在不行你去讨饭的时候,我后边拿根棍儿,提着篮子,跟你一起去讨饭。”妻子的话让陈刚倍感温暖,他也不由得落下泪来。
从俄罗斯转口日本的路走不通,陈刚只能把货运回家,放在仓库里,这时工人也走了,没走的都是等着领钱,因为他还欠着工人的工资,他给工人们打了借条,并许诺一定尽快把欠款还上。陈刚不甘心,他想着东山再起的那一天。
外出打工还债,相信东山再起
2001年年初,经陈刚打工工厂老板的介绍,陈刚结识了一个做纺织品生意的美籍华人,陈刚向这位美籍华人介绍了自己的情况,美籍华人答应帮陈刚把存货推销出去,但卖价必须降低。这些面具2000年与日本人的定价在5元人民币一个,时隔一年这个价格已经偏低,为了把它们销售出去,陈刚又主动给每个面具降价5角人民币。3个月后,他的货陆续销售出去了。
美籍华人不仅帮助他卖出了积存的羽毛产品,还帮他介绍了几个专门经营节日消费品的外国客户。2001年,恢复了元气的陈刚又回到老家,继续做他的羽毛生意。
西方国家,不仅在圣诞节、复活节等节日的聚会上有戴这些羽毛装饰品的习惯,就连平常的家庭聚会、朋友联欢上,这些羽毛饰品也是很常见的玩具,它是在超市里长年供应的产品,欧美人喜欢假面具、鹅毛扇,日本人则喜欢羽毛剑和羽毛团球,而韩国人则喜欢挂毯,是在家里做装饰品的。有了这些客户,这一年,陈刚的厂子兴旺起来了。转眼间到了2002年,陈刚开始转变生产方向,主要生产羽毛的节日用品,这一转变让他的厂子在2003年的产值达到了600万元人民币。
就在陈刚春风得意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又出现了。2003年4月的一个早晨,陈刚接到电话,厂子里的50多位工人突然辞职不干了,工人都被深圳来的老板挖走了。原来南方的一些厂家也看好这里的资源优势,纷纷来这儿投资。这时陈刚正在赶制一批出口到美国的货物,价值100多万元人民币。如果在三个月内不能交货,陈刚就要支付30多万元人民币的违约金,而走了的这些工人都是熟手,在短时间内找到同样熟练程度的工人是不可能的,陈刚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这些人再抢回来。
这时,十分了解本地人生活习惯的妻子想到了一个有吸引力的办法:“要不,让工人把产品带回家做吧,工作持家两不误,时间上也宽裕。”妻子的话令陈刚豁然开朗,是啊,这些羽毛加工厂里的工人大多都是农村妇女,她们除了在工厂做工外,还要干农活和操持家务。一些简单的工作比如撕毛,撕一斤毛,值5元钱,工人可以在没事的时候撕,有农活的时候就做农活,家里其他人也可以帮着撕,再比如羽毛面具,只是把羽毛粘贴在纸板或塑料板上即可,工艺并不复杂,还有羽毛扇子,完全可以带回家里做,验收合格后出口。这一方法还真灵,一个星期后,原先跳槽的工人开始逐渐回来了。
陈刚靠着精明的经营头脑和灵活的经营手段,他生产的羽毛饰品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2005年5月,一位名叫吉川泰臧的日本客商来到商城县汪岗乡余新湾村,他是在网上看到“飞亚公司”新颖精细的产品,特意亲自赶来,一次就订货1万多件,价值8万多美元。目前,陈刚的“飞亚羽毛工艺制品公司”已经发展到两个羽毛加工厂和一个羽毛工艺制品厂,现有职工200多人,厂房160平方米,产品50多个品种,年产值500多万元。产品远销包括日本、欧美和东南亚等地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带动了当地家禽饲养业的发展。山沟里的“小羽毛”真正飞向了“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