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相当一批明星企业家热衷于学习胡雪岩、曾国藩,在业界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为什么他们会热衷于学习这些“权谋高手”,我觉得其中很大的原因就在于,中国人在骨子里或多或少仍然仍然受着传统文化的影响,所以,学习这些“权谋高手”高手就能帮助他们“有效”的解决问题。
但可能令他们想不到的是,这种做法的“有效”性却只是一种短期高效,长期就会无效甚至有害。在这里我们可以简单地举几个例子。
第一、胡雪岩、曾国藩“经典”做法背后的“人治文化”
大家都知道中国是一个农业为主的国家,或者说,传统文化基本是一个建立在人身依附关系上的“人治”文化。
“人治文化”最明显的一个做法就是用能人,而用能人就特别讲究“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可我们都知道现代企业管理讲究的是用人要疑,讲究的是“制度第一,能人第二”。我曾经听到一个老总跟我讲过一个故事,他说他对下面的一个人非常看重,在各种事情的处理上,他们都配合的特别好。但是那个下属总是说他不信任自己。为什么呢?最后这个下属说了:“你看看我跟了你差不多十年了,你从来没让我去过你家,从来没让我为你家做过什么。”
就是说只有我去了你们家,我为你自己做了什么事情,你才是真正的不怀疑我。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在那些学习胡雪岩、曾国藩“权谋”的企业家那里,他们恰恰就是如何通过这种私人关系的建立,来构筑以他为中心的能人依附体系。
这种依附体系本质上是对个人忠诚而不是对事或公司忠诚,大家可以想像得出,建立在这种忠诚关系上的企业做得愈大,是不是就愈危险?
第二、胡雪岩、曾国藩“经典”做法背后的“清谈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由于本质上是一种农业文化,这种文化对什么东西的描述提倡的是含糊的“悟道”而不是清楚的量化。比如“一生二,二生三”,到三就要“生万象”。数到九的时候就“九九归一”。我们对于数的概念就是:要么到三,要么到九,后面就没了,三和九都可以代表无穷多。
所以,我们发现那些学习胡雪岩、曾国藩的企业家,也非常提倡悟道,提倡所谓的大道无术。他自己说什么不喜欢一是一,二是二地说清楚,而是希望下属去悟,这样的好处是,第一可以使下属永远在捉摸他在想什么,每个下属都从只言片语中以为自己深得真传,从而,使他永远可以坐在中间来平衡下属的权力斗争。第二,他永远都是正确的,你做对了,那是你对他的精神“悟”的对,做错了,那是你对你的精神“悟”错了。
在这种体系下的员工最终只会像传统中医那样只有有两种结果,要么一事无成是一个很平庸的江湖医生,要么就大彻大悟成为一代名医,中间没有过渡阶段。这种体系与类似西医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是相反的,西医是可以学习的,从一般的医生到最高水平的医生,有很多级的,每级都是可以通过学习实现更最高级。。
为什么几乎每一个大的民营企业,都培养出了无数的“小老板”?原因就在于那些真正“悟”出了道的下属,就会自立门户,然后他们大了,又培养出无数的能人出来成立小公司与自己竞争,周而复始。而我们发现真正在跨国公司做到高层的,如果离开也会是到另外的大公司做高层,很少自己出来做公司,道理与国内的“悟道”的高层相反,他们除了大公司那种正规化的打法之外,小公司“全能型”的打法大都不会。
第三、胡雪岩、曾国藩“经典”做法背后的“面子文化”
中国人讲究以“情理服人”,情在前,理在后。一件事情发生后先从感情的角度去理解,先要讲面子,然后再来讲这个道理怎么样。这种观念与现代企业观念是相冲突的。现代企业观念是:理在前,情在后。我们先把这个事情的道理讲清楚,至于感情我们放到第二步去谈。
这种面子文化最大的恶果就是熟人文化导致的“制度变形”。什么叫“制度变形”呢?举个例子,我们往往在处理一个问题的时候是两套做法:碰到一个陌生人的时候,讲规则,讲利益。等到大家熟了,就讲哥们义气。
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很多以胡雪岩、曾国藩为榜样的企业家,常用的手法就是两套逻辑:对手下的能人或亲信是一套,以此换取他们的忠诚,而对员工是另一套,大讲制度或规则。结果大量的制度因为人不同而不同,久而久之,下属也会发现与其遵守制度,不如投靠某某,在企业形成或明或暗的帮派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