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预期2007年经济发展前景时,不妨先探讨一下2006年给我们“遗留”下什么不确定因素,对2007年的经济展望应该从这些“遗留”问题开始。
增长大幅下滑抑或投资反弹
2006年中国经济在起伏跌宕中给2007年的走向留下了两个不同的可能方向。
一方面,2006年10月份14.7%的工业增长是至今全年增长的最低点。与今年2月份的最高增长点20.1%比较,降低了5.4个百分点。工业增长数据似乎超过市场预期的调整幅度。有信息显示,10月份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出现近年来的最低增长。我们担心可能出现对宏观调控的过度反应,这种过度反应如果延续,2007年的经济就可能出现并不是我们所期望的比较大幅度调整。经济会不会走向这样一个极端,是我们要密切关注的一个主要不确定问题。
另一方面,投资反弹的体制因素仍然存在。商业银行以利差收益为主高度依赖贷款规模的经营模式还没有实质性改变。地方政府以GDP增长为政绩的评价体系、资源的非市场化配置机制以及商业银行的单一利差收益模式对过度投资冲动的支持等,这些问题并不可能马上有显著改变。全球过剩的流动性输入、加工出口贸易顺差不断增长带来的外汇积累结汇需求,使一直困扰中国经济的流动性过剩问题依然是货币政策总量控制的主要目标。
实际上,过度投资每年“先快后慢”的非经济规律循环似乎已经牵着中国经济的鼻子走了好几个回合,也与宏观调控做了几轮博弈。许多体制因素还没有迹象显示有显著改变,所以投资在2007年初再次反弹是有体制基础的。
这两个可能的方向看似截然相反,其实是同出一辙。完全可以通过体制改革这样同一个武器来防御。加大体制改革的力度可能是既不走经济大幅下滑的极端,也避免投资反弹恶性循环,使经济平衡发展的最佳途径。一个和谐的经济体制才能推动和谐的经济发展。
内外失衡亟待有所突破
2006年留给2007年必须注意的第二个问题,是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的双顺差带来的万亿外汇储备管理和流动性过剩加剧。更重要的是如何解决流动性过剩带来的过度投资压力和经济失衡问题。
2006年中国经济最大的“冷门”非贸易顺差达到历史性高位莫属。这是中国出口贸易中60%以上为加工出口贸易的重要结构特征使然。人民币升值使一般出口贸易价格上升,减少了一般出口贸易,但是使加工出口贸易的成本下降,鼓励加工出口贸易增长。所以自2005年7月以来,人民币升值幅度不小,中国的贸易顺差不减反增。而且美国经济放缓也没有预期的那么严重,中国出口产品的需求市场没有受到预期中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