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世界现代营销之父科特勒的一句话启动了商界变革:“市场营销最简短的解释是:发现还没有被满足的需求并满足他。”
2005年9月科特勒在“菲利普·科特勒新思维全球巡回论坛”上再一次强调:“营销需要创新但万变不离其宗——发现并满足需求。”
那么怎样寻找消费者的需求呢?本文提供六种方法,仅供参考。
一脉眼:密切关注消费者生活
现在有些厂商研发产品时,还是闭门造车,想当然地生产,然后让消费者去适应他的产品,根本不调查一下,这个功能消费者能不能用上,最后弄得消费者要的没有,不要的倒出来了。
在遭受“非典”、“凉夏”、原材料涨价等多重“压迫”的2003年,海尔空调仍有不俗的表现,最主要的因素来自于产品创新——氧吧空调。与其说是产品设计的成功,不如说是对消费者生活密切关注而诞生的满足需求方式的成功。
氧吧空调的创意很简单——根据室内因封闭而导致氧气不足(虽然这种相对的氧气不足对人并没有多大的影响),通过空调增加氧气含量;而且原理也很简单——据设计这种空调的海尔空调专家介绍,只是在空调上加上一种特殊的富氧膜,使通过这层膜的氧气浓度提高到30%,然后用汽泵将含有30%的氧气导入室内,从而保证室内氧气充足,即保证了人们的活力,又避免了空调病的发生。
这一差异化的设计,使海尔在其他各空调品牌高举价格屠刀腥风血雨地残杀时,而独享高利润。海尔氧吧空调的成功,就是关注消费者生活的结果。
这是消费者掌握话语权的时代,还是抱着老思维做市场,迟早会被他抛弃的。只有转变观念,以消费者为中心,密切关注他的生活,要就多给,不要就一点也不给。如此这般,消费者才可能满意。
二脉耳:积极听取消费者意见
产品好不好,不是说你厂家说好就好了,而是使用它的消费者说满意,还不错,那才是真的好。正如某广告语所说“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因此产品一经推出,它的市场反映怎么样,是啥情况,就得问消费者,那才是最正确、最直接、最有效的,往往消费者的一些不满或意见都会成为企业研发产品的风向标。
海尔一直将用户的难题作为自己的研发课题,取得了很好的市场反映。
1997年年底,一位上海的用户打电话给海尔,说他们上海人单身贵族比较多,喜欢勤洗勤换,一到夏天问题就来了,简单的洗个内衣内裤也要给大而笨的洗衣机装满水,这样就会产生三费:费水、费电、费洗衣粉。她就建议能不能开发一种小而巧的洗衣机。海尔人一接到这个电话很重视,马上开始市场调研,发现这个市场前景可观,于是立即研发,没多久“小小神童”洗衣机就问世了,横扫市场,销量一片大好。
这还没完,这个洗衣机进入四川农村市场,许多用户用它洗地瓜。这时广告公司就说了,马上砸广告进行市场教育——说只能洗衣服,不能洗地瓜。但海尔人就说了,既然消费者有这个需求,干脆就专门开发个洗地瓜的就行了,干吗还非要打广告?于是“大地瓜”牌洗衣机出世了,市场又是一片火暴。
所以说积极听取消费者的意见,满足他的需求,那么他肯定会用大把大把的钞票回报你。
三脉脑:研究竞争对手也重要
称职的竞争对手肯定也在研究消费者,从他的研发方向可以窥视出消费者的需求动向。因此研究对手既可以减少调研成本,同样也能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为研发指名方向。
光明2002年推出一种介于豆奶和牛奶之间的饮品——光明麦风,以诉求健康为基调,广告有力配合,渠道全力推荐,促销随即跟进,在上海这个奶制品如云的市场也风生水起火了一把。其实这个产品并不是光明的首创,而是上海一家豆奶厂率先推出的一种全新豆奶——大麦奶(即在奶中加入大麦的香味),因其他原因,该产品在市场上未能成功,不久光明就推出了麦风。
当然对于对手的失败,也要全面分析原因,是没市场还是其他什么原因,都要摸清楚,倘若市场不看好,就此做罢,否则会重蹈其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