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什么可奇怪,烦透了这种与客户之间陪吃、陪喝、陪玩的“三陪”生活。这种生活已经延续的太久,麻醉了几乎做业务的营销人员的大脑和神经。已经到了极限了,就象厚重的雪山,层层叠压在一起,即将崩裂,哪怕再来多一丁点,再来猛烈一丁点,几乎就把自己的身体压跨,甚至性命搭进去了。
股市中的大户,就象一只时隐时现的大鳄控制着股市操盘手和其它小“市民”,使股市受其左右,任其摆步。而许多营销人就犹如那些跟风一样的股市小市民,演绎着忽高忽低,时喜进悲的主题。来自一线市场,却又不能随时将自己发展的主动权掌控在自己手里,常常用无可奈何的笑脸和受制于人的心情回旋于自己的企业、产品与客户之间。当大把大把的钞票弄回到公司时,终于会受到别人的尊重与赞赏。而在平时,逡巡于那些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人群里时,别人见了你充其量就称呼你是个“卖东西的或是跑业务的”。但在风起支涌、瞬息万变而又波诡云谲的商战中,营销人又捞到多少实惠,只有自己知晓。可营销人内心是苦的吗?不知道。营销人心态是积极和还是消极的?也不知道。营销人在营销工作之余到底能做些什么,那么通过许多的营销人的业余生活中就可见端倪。
看书学知识的时代好象已经过去,而“学习的革命”却已到来,并且知本家风暴却仍然在继续着。社会上就在大谈特谈人力资源的同时也在积极响应“人力知本”。可这些人力知本与智力投资对于营销人而言,到底在哪?什么时候能够才能完成由“蚕褪变成蛾”。
回答是肯定的,业余时间。因为营销人实在是太“忙碌”了,没有太多的时间和那么大的精力在工作之余抽出时间来好好读书学习。如果有那么一些人能够在茶余饭后抽点时间看几本书,写几篇文章或是将自己的职业前途与目前的意识形态相结合而表现得“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的超前,那么,绝大多数的人会因此被其它的营销人由于不与其同流合污而受到冷嘲热讽。
不过,还好,社会发展进步了,营销人的观念与业余生活方式也该换换了。现在可娱乐的地方太多,以前是泡吧了,可做了几年营销后自己有了条件,在家里就可以泡了。
酒吧,网吧还有慢摇吧,这些统统收归旗下,只是已经很少有人泡“书吧”了。知道前几种吧甚至知道更多吧的营销人倒是不少,独独垂青“书吧”算是凤毛麟角了吧。营销人只要一到晚上,晚间生活有规律就开始了,时不时还要陪同喜欢唱歌的“主”,那就去卡拉OK,要么就去棋牌室吧。
而那些营销人需要后天学习之类的看书、学习及培训之类的事情早就被上面这些业余娱乐所覆盖。再就是自己有时偷偷躲在家里租一大堆影碟看上一天一夜而什么也不去想,什么也不去干。
大脑是沉沦的,心也就随着这种自己置身其中的工作与生活方式所扰乱,极没有规律。时间与生命的尊严也慢慢的开始生锈。而心情就象一把逐渐被氧化了的锁,原配的钥匙也到最后打不开,锁彻底上锁了,而心灵那片洁净的空间与安静的天地也上锁了。或许多年以后营销人会回忆起自己做营销时的“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那种情形时的荣耀。可也或许不会忘记“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和玉阶空贮立,宿鸟归飞急”落寞。
躺在床上能够给自己一点安静想点事的时间也太少,既便有,也在绝大多数的状态下会胡思乱想一番。想的都是与现在这种工作与生活相辅相成的,没有脱离实际。所以现在的人活得非常现实,那营销人也更是如此的现实,现实到半夜三更如果哪个喝醉酒的客户突然打来了电话叫去替他买单,也会毫不犹豫的连件厚衣服来不及穿的冲出门外。客户就是财神爷,特别是那些对自己帮助大,利益大的客户,简真就是营销人的“佛祖和活菩萨”,你得哄着,供着,不敢有一丝一毫的马虎、慢待和不虔诚。
做了多年业务的营销人,哪个不是“贡献了健康贡献了胃,贡献了年华还得醉”。无论如何,这种快要因为营销与市场失去自我的生活,仍然有许多人照样延续着。不知道这样一类的营销人还在中国大地上存在多少,有着相似和相近经历的营销人还有多少,业余生就在这样别人看似平静和自我感觉悄无声息中度过的。
这种许多营销人看似正常的生活,其实拿到今天这里来进行剖析,许多人觉得自己的生活很适合自己的性格,而自己的性格又很适合自己所选择的生活方式。但我想这都将与自己的修养与真正所期望得到职业发展有很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