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民币升值、退税降低、原材料涨价的漩涡中,挣扎许久的陶瓷业终于发出涨价的呐喊。泉州日前与省陶瓷行业协会联手发出企业倡议,组建营销联盟,统一对外,将出口陶瓷提价15%-30%。
新产品提价三成
“以德化为中流砥柱的泉州陶瓷业,眼下有个不成文的约定,新产品通常提价30%%,旧品则小幅提升15%%。”德化陶瓷业的权威专家分析,这既是自主创新的效应,也是企业间的主流声音。
尽管陶瓷抬高了身价,但今年的春交会、华交会,德化的陶瓷订单仍有不错的收获。业内人士分析,这主要归功于德化在国内工艺瓷的产区竞争中已经显示出“一枝独秀”的趋势。由于成本的持续提升,不少台商已经撤走大量工艺瓷工厂,原先鼎足而立的东莞、潮州等地,不少工艺瓷企业逐渐消失,工艺瓷的产区竞争日益减弱。在国外客商无法找到替代品的情况下,泉州陶瓷的涨价就更加理直气壮。
价格是涨了,但陶企们并没有因此赢得更多利润,从2006年至今的两年里,陶瓷业的成本提升幅度足以抵消涨价带来的利润空间。2006年、2007年出口陶瓷退税率连续两次大幅下调:先从13%降至8%,再从8%%降至5%%,过去出口1000美元的陶瓷产品退税大约有560元人民币,如今仅为100元左右。在陶瓷业的退税调整方面,这两次下调幅度最大,间隔时间最短,业内人士称之为陶瓷业的大“地震”。今年以来,随着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破7”,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加上原材料价格暴涨,陶瓷成本一路飙升,此轮提价仅仅稍微缓解了企业们的压力。
新技术带来力量
提价背后,持续创新才是真正的灵丹妙药。
在凤凰陶瓷研究所所长邱双炯看来,陶瓷业需要注入更多的创造力来完成危机下的转型。近日,由他潜心研究的非放射性环保蓄能型高温发光瓷已经烧制成功,这意味着泉州陶瓷产业即将引发一次材料上的革命。这种发光瓷又名夜光陶瓷,它可以吸收阳光或其他散射光,吸蓄光能以后发生活化,而发出强光,发光时间长达12小时以上,发光性能可重复再现,且长期维持发光性能。
另一条好消息是,我省首条全自动电热高温隧道窑在泉投产。此前,德化有97条电热隧道窑,但都是中低温窑炉,烧成温度只能达到1200℃左右,而儒苑公司的全自动控制电热高温隧道窑,不仅将窑炉烧成温度由以往的人工调控,调整为全自动智能调节,其最高烧成温度还高达1450℃。
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正为泉州陶瓷业向更高端迈进积蓄力量。目前,在已经实现9成企业使用电能和天然气的德化,正在进行政企合作的破题。1-4月,德化拨出专款支持用电高温烧瓷技术攻关和窑炉改造,共有17条窑炉完成改造,每年可节能1108.9吨标煤,节约成本425万元。未来,泉州约250个陶瓷研发机构将为陶瓷创新节能带来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