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赵倩蓓的“造美”之梦就从“偷师学艺”开始了。每天早上,作为老板娘的她都会早早来到美容院,从如何进行脸部护理到局部按摩,从公司管理到经营方式,她学习得一丝不苟,并特别注意颈部及肩部的按摩手法,发现几乎所有的按摩手法都没有针对职业女性特别容易疲劳的颈部及肩部进行按摩,“我得想办法改变这种局面”,一年多后,她自己成立了杭州花神美容有限公司,着手改进颈部及肩部按摩手法。
花神美容院共有10多名美容师,对一些主要的技术型美容师,赵倩蓓都给她们买了人身保险,平时对她们的生活起居也很关心,员工怀孕了,她甚至会为员工买生育保险。同时,为让美容师们真正能学到东西,赵倩蓓还不惜重金,送美容师出去学习技术,并定期请美容专业老师来店里给员工做培训。美容业是个流动性很大的行业,一位美容师掌握了技术后,会很快跳到另一家美容院去工作,而赵倩蓓的骨干美容技师从没有跳到其他美容院的,很多人一跟她就是5年。
在美容院拧成一股绳时,赵倩蓓希望能为职业女性找到颈椎和肩部的专业按摩手法,看过并体验过不少美容院对颈部及肩部按摩的手法,她觉得似乎都是一种套路:安抚为主。所谓安抚,就是靠美容师手部推拿来让顾客放松,没有按照人体经络、穴位而采取相应的按摩。2004年,为了学到最好的按摩手法,赵倩蓓来到以“按摩手法好”闻名的泰国学习,并体验他们对颈椎及肩部的按摩手法。她去了很多家按摩院,几乎是走过一家店,就学到很多东西,随后和传统的中医穴位按摩手法相结合,引进到自己的美容院。 赵倩蓓说,其实,泰式保健按摩由我国的传统按摩手法演变而来,它以活动关节为主,手法简练而实用,由于泰国天气酷热潮湿,一直以来,泰式按摩非常注重背部、腰部的舒展,按摩师从脚趾开始一直作业到头顶才算结束一套动作。手法几乎涵盖了按、摸、拉、拽、揉、捏等所有动作,可使人快速消除疲劳,恢复体能,还可增强关节韧带的弹性和活力,恢复正常的关节活动功能。
同时,她还注意到泰式按摩手法中精油的应用。于是,她从法国引进了针对颈部及肩部按摩的精油,并把复合精油与单方精油进行调和,从头部穴位按摩着手,配合人体经络,在精油的帮助下,让颈部及肩部放松。而在实际按摩中,为让精油作用发挥出来,她自己有3个小发明,借用热毛巾,借助热毛巾的热力,让精油的效力发挥到最大限度,整个过程中,美容师将使用两次热毛巾;一次是过薄荷精油后,让薄荷的精油深入皮肤;另一次是整个颈部按摩结束后,借用热毛巾的作用,让顾客得到放松。 随着这套按摩手法的推广,赵倩蓓的美容店渐渐有了小名气。2003年,赵倩蓓的第一家分店开张了,没多久,就因按摩手法的独特,引得顾客一片赞誉。对于这套按摩手法,赵倩蓓充满了自信。如何应对跳槽之风
美容院发展的关键要素是美容师,投资者要实现经营目标,必须借助美容师的努力。然而,跳槽之风却困扰着美容界。顾如清是南昌一家美容院的老板。她自从2002年开始经营一家美容院以来,每月销售额都达到8万多元。然而2个月前,正当她的美容院向每月10万元的目标大步迈进时,美容院的几个骨干员工陆续地向她提出了辞职甚至直接离开。受到这些员工的影响,店里的其他美容师也变得心绪不宁,客人的抱怨越来越多,不少顾客去了竞争对手的美容院,顾如清美容院的业绩也就直线下降,跌到了开业以来的月营业额最低。
类似这种美容师流失的事情,恐怕每个美容院都曾或多或少地经历过,这对美容院及整个行业来说无疑是很大的伤害。而优秀员工是一个美容院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本。因此优秀员工、优秀人才的外流如同资金外流,直接造成了顾客流失、业绩急剧下降等后果。 面对这种情况,顾如清感到很无助,她想不明白,自己近两年来对美容师们可谓关怀备至,把她们当成自己的姐妹一样看待,尽可能地为她们着想,但是她们到头来还是向自己辞职或者直接离开。
在这方面,小唐的管理经验值得顾如清借鉴。小唐的美容店里有3个美容师,虽然作为老板,但是小唐从不在她们面前摆谱,很多时候更是为她们着想,有一天有个美容师告诉她,由于她租住房子的房东要收回房子,所以她这两天想请假去找一找房子,否则就会露宿街头了。虽然这几天店里很忙,如果缺少一个美容师会有较大的损失,但是,小唐还是决定给这个美容师放了一天的假。这样的人性化管理,让小唐逐渐赢得了美容师们的信任,她们无论是生活上、感情中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都会向小唐倾诉,小唐也都乐意为她们解决。
有这样的一个融洽工作氛围,顾客们也看在眼里,大家都说小唐的美容院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每次到店里来,她们都笑脸相迎,而且总有一种暖暖的家的感觉。因此,顾客们也常往美容院里跑,为的就是来这里聊聊天,放松放松。
亲情式的管理模式,现在越来越在各行各业中流行,小的美容院在消费价格上与大美容院相比没有什么竞争力,美容师们的工资自然也不可能高到哪里去,而管理服务的品牌性也没法可比。因此,亲情式的管理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美容师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就会愿意留在这里。与此相反,有的美容院老板则用高压的手段,管理采用简单地用“奖罚”金钱来完成,不关心美容师的多种需求,让每一个美容师都有追求看到希望,为美容院的共同目标而奋斗。
每一个美容院都有自己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渗入员工心中,影响着他们,而且某种价值观一旦落地生根之后就很难改变。有些老板害怕自己的商业秘密外露,就重用亲朋好友及其子女,或自己培养人才。实际上,这是下下策,因为这样做的坏处有二点:一是近亲繁殖的结果导致人才结构僵化,时间久了便形成一种封闭的员工群,对美容院的发展极为不利;二是盲目的排斥外来思想和外部经验,使自己的美容院越来越失去活力。
如果引来“外来和尚”,重视“杂交”优势,博采众长,把各种具有不同特点和经验的美容师汇集在一起,必定是充满生机,充满活力,让美容院生意很快地火爆起来。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讲,老板与员工之间的心理相容,有时与他们之间的原有关系距离成反比。也就是说,原来越熟悉,指导下属工作越难开展;相反,原来并不了解,指导下属的工作反而容易开展。所以,有很多美容师在这个美容院是条“虫”,出去以后在另外一家美容院却是一条“龙”。谋求发展的美容院老板,不应再走家庭经营的老路,请外来“和尚”,才可能真正念好美容“生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