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世立在北京、上海、深圳收购当地的旅行社时,遇到了来自旅游行业的强有力对手。兰世立称,他在收购北京一家旅行社的时候,遇到的对手是德隆;收购上海一家颇具规模的旅行社时,遇到的对手是携程;收购深圳的一家旅行社时,遇到的对手是港中旅。但最后这几家旅行社还是被兰世立成功收购。
兰世立称,被收购的几家旅行社都是国企,国企的负责人有一个共性,就是都希望这个企业将来能够做好做大,对社会做出贡献。而且人员的安排问题也是国企最大的问题。兰世立作出的“老员工一个人不辞退”的承诺打动了他们。
在做旅游过程中,兰世立先后又将泰国航空、大韩航空、新加坡航空的飞机引入武汉,采取包机的形式。目前,除了定期的包机业务,兰世立旗下的东星国旅每天在武汉销售的机票就有1000多张,可以满足将近10个航班的旅客运输量。
兰世立很得意,说:“我们其实已经是一家没有飞机的航空公司了。”
2004年春天,中国民航总局局长杨元元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了中国已批准了第一家民营航空公司———鹰联航空筹建。兰世立嗅到了这一敏感信息,迅速地来到北京拜访中国民航总局。
民航总局局长杨元元亲自接见了兰世立。兰世立说:“杨局长问我的第一句话是你不懂航空,怎么能开得了航空公司呢?”
然而兰世立的回答让这位飞行员出身的民航总局局长很是感慨。兰世立称,自己最有发言权:虽然没有开过航空公司,但一直在做与航空有关的业务,包括运作包机;自己每年坐两百多次飞机,最知道旅客需要什么,最了解航空公司需要为旅客提供什么。
兰世立说:“目前中国的航空服务业存在最大的问题是空中服务与地面服务不对接,飞机上的服务已经非常专业化了,但地面的服务水平还是不高,普通经济舱的旅客去机场登机时要排三次队,办理手续一次,过安检一次,登机时一次。即使是头等舱的旅客,在下飞机之后,同样去挤摆渡车,没有头等服务的感受。我一年坐200多次飞机的头等舱,但感觉从来没有被尊重过,每次过生日的时候,航空公司连个贺卡都没有送过。我如果有了自己的航空公司,一定不让旅客去了机场再排三次队,对于头等舱的客人,一定要把车开到飞机下面去接。”
兰世立的这番话深深地打动了杨元元局长。兰世立说:“杨局长当时只说了一句话,‘航空公司的牌照一定批给你,有你这样的思想,中国民航就有希望了’。”
2005年6月,兰世立拿到了东星航空公司批准筹建的批文。
“吸星大法”吞下20架飞机
兰世立回忆,拿到批文后,东星航空只是想着租赁飞机,还没有想着买,当时向全球各大飞机租赁商发了一份电子邮件。令他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天,所有的飞机租赁商都回复了邮件,在一周之内,许多人专程赶到武汉,与兰世立面谈。其中,全球“500强”企业中,就来了16家。
后来兰世立锁定了合作意向方,飞机租赁商为在全球排名前五位的,飞机制造商只有空客、波音、庞巴迪3家,而且确定了租赁与购买同时进行的方针。
兰世立说:“2005年9月,是我们谈判最艰难的时候,当时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谈租赁飞机,就住在中国大饭店,整整谈了15天,最长的一次谈判共谈了70个小时,吃住都在会议室,幸运的是,谈判达成的结果非常好。”
2005年11月,东星航空在武汉召开了规模盛大的新闻发布会,当场同美国通用电气和欧洲空中客车工业公司签署租购协议。其中,美国通用电气租给东星航空10架空客320飞机,分3年引进,第一年3架,第二年3架,第三年4架。从空客公司购买10架,交付时间分别为第四年和第五年。到2010年底,20架飞机全部到位。
这两个协议的签署让兰世立特别得意。与美国通用电气的协议是通用电气在全球范围内对于新成立的航空公司签署的最大一单飞机租赁协议,而且没有银行担保。免担保的原因看上去十分滑稽,这笔业务没有任何一家国内银行敢担保。美国通用电气此前对东星集团进行了认真地考察,对投资人在过去几年的经营业绩、团队的综合经营能力、对市场未来的商业计划这几方面做出了评估,最后决定免担保。
与空客公司签署的购机协议实行的是卖方信贷支持,即由欧洲进出口银行提供贷款。相对于租赁来说,直接购买的方式更灵活一些。
但这两份协议都有一个补充条件,要求东星航空的股东不能变,这就意味着如果兰世立中途退出,则协议将不予履行。
目前,兰世立已买下了武汉机场附近的一块地,准备建立东星航空自己的停机坪、飞行员公寓、培训中心等相关配套设施。现金投入已超过了2亿元。
“今年5月上旬,首批3架飞机将到位,”兰世立说:“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