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BC给每一位入围者一次性提供3万元-5万元的无息贷款,这笔贷款不用担保,可以在3年内分多次或一次性还清,从而实现循环发放。YBC称这笔基金为“天使基金”,它不多,但是恰好可以帮助年轻创业者启动。
对左晟来说,这个计划最吸引人的东西就是这笔资金,他认为这对任何人来说都一样!特别是这些青年大都是大学刚刚毕业。左晟承认自己很需要导师的指导,但他强调要保持自己的判断。
他认为那些商业成功人士和创业者不在一个水平线上,“他们有时候可能忘记自己年轻时做事的感觉”。
左晟认为自己的天性是“喜欢自己来”。上大二的时候他就没有想过将来去找工作。起初从事DV短片拍摄是出于兴趣,后来他开始给企业做一些活动记录和小型宣传片。
毕业后左晟成立了“可追数码影像服务中心”。这个工作室聚集了一批在校大学生,其中很多都是他的师弟、师妹。4个月来有1万多元的收入。
左晟渴望拿到基金后租一间房,以便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工作室。
在知道YBC之前,汪涌一直拿着自己的创业计划寻求风险投资,但是她无法接受风险投资商要求拥有品牌的要求,她始终相信自己会找到机会。在她看来,YBC给年轻人提供的是创业的理念和勇气。
“千万别说我是个卖玩具的!” 汪涌多次笑着要求,虽然靠着那只小白羊吸引了评委的注意力,但汪涌强调自己卖的不是玩具,而是制作玩具的体验过程。
当时在现场的张惠玲回忆说,汪涌和施华峰在阐述她们计划的时候就像在念一篇声情并茂的散文,良好的表达能力打动了在场的评委。
拥有玩具是汪涌和她的伙伴施华峰童年的梦,施华峰小时候曾经偷偷拿着枕套去做一个布娃娃。汪涌觉得与国外相比,国内的孩子很可怜,没有什么好玩的,而国外的文化很注重对孩子的培养。于是她从三年前就向国外的朋友打听美国孩子成长方面的项目,第一次听到这个项目后,她就决定“一定要把它弄回来”。
汪涌去了很多生产玩具的地方。在东莞,她和工人一块吃、住。两个月后,她学会了辨别料子质量,了解设计、打版是怎么回事。她的理念和热情也打动了厂家,回来时免费带回了样品。现在,在北京的批发市场她看一眼就能知道料子的价格,甚至生产地,砍起价来,“一砍一个准”。
汪涌的目标是做一所百年老店,她说:“你不想做百年老店,可能一年都做不了”。
面试时汪涌毫不掩饰自己的“野心”,宣称要做中国的玩具品牌,把外国的玩具赶出中国市场,她的话引起了考官一阵善意的嘲笑,但是也让考官们对这个自信的小姑娘记忆深刻。
三个人对面试的感觉都很好,郝凝辉甚至能够感觉到评委(由导师组成)对自己的关心,当他有一个问题回答得不好时,一位导师还主动给他找一个台阶。随后,他们被告知,8月底会有通知,如果没有收到通知就意味着没有入选。
80月底的一天,左晟给郝凝辉电话,告诉他自己入选了,而这之前汪涌也接到了入选通知。
总共两个名额,这意味着郝凝辉落选了。
在9月中旬举行的公布入选者的新闻发布会上,记者问汪涌的导师—海天网联运营副总裁辜思历,“为什么这么多人你选上她?” 辜思历的答案是:因为她的创业激情,在阐释项目的时候,评委们能够从她的眼睛里看到感情。
后来,评委告诉左晟,他们对他的感觉并不是很好。但是左晟的计划可行性强,人力成本也最低廉,而且他已经有了一些自己的客户。更重要的是,左晟作为一个应届毕业生,没有人在资金和经验上帮助他,而扶植像他这样最需要帮助的创业者正是YBC的理念之一。
郝凝辉所从事的设计行业是一个发育成熟的市场,他的市场和客户是评委们非常疑虑的一个问题,而“如何开发市场?”也正是他在面试中答得不好的那个问题。
国庆节期间,汪涌带着她的团队和玩具在北京的居民社区举行了几次效果不错的“路演”。因为需求的玩具数量小,而且没有钱付定金,汪涌担心进入生产旺季后的东莞玩具厂家可能忘了她的事情,于是,她不停地给厂长打电话游说,持续激发他的热情和决心。
9月底以来,汪涌已经和自己的创业导师辜思历见了四次面,而且辜思历还给她介绍了一个香港的商业理念设计专家,专家免费给汪涌提出了一些公司设计意见。在辜思历的指导下,汪涌开始重新梳理公司的文化理念,给自己的产品设计吸引人的故事背景,从而实现要做长期品牌的梦想。
落选后的郝凝辉意外收到一位YBC导师的电话,他表示愿意给郝凝辉提供一些帮助,YBC的外教也主动找到他,他们给他提供了一些关于创建公司的意见,更让郝凝辉兴奋的是他们还给他带来了客户资源。YBC计划今年在上海、山东、北京、陕西等四处试点,未来会在全国铺开。计划在今年内扶植30个创业者,明年准备是1000名,到2007年一共有3000名。郝凝辉还有可能会成为第二批入选者。
2004年10月底的一天,左晟和汪涌发现自己的银行户头上多出了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