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4月,邱继宝到了广州,找到了广交会的举办场馆。当时的广交会场馆内人山人海,但邱继宝却被拒之门外一他名不见经传,他所经营的企业也仅仅是一个乡镇小厂。
但邱继宝没有死心,为了能与外商接触,他横下一颗心翻墙而入。理所当然,他被保安扣住,没收缝纫机,罚款50元不说,还罚站了半个小时。可就是这样,邱继宝还是没有死心,他和保安磨蹭了一个多小时,终于把缝纫机要了回来,然后,就地摆起了地摊,等待着外商的光顾。
可一直等到广交会结束,邱继宝的缝纫机仍无人问津。邱继宝这才明白;所谓的公平其实就是实力的较量。
邱继宝仍不气馁。他又赶往深圳罗湖口岸,花了500元人民币请一个香港老太太代买了一本香港的黄页电话簿,通过电话簿,他与香港国际经销商展开了信函“外交”。
在一次通话中,一位香港经销商告诉邱继宝:像飞跃这种产品可能在中南美洲有一定的市场。就是这“可能”二字,开始打开飞跃的国际化之路。后来,邱继宝就亲自背上缝纫机,带着从省外事办借来的一位翻译,踏上了去拉美等国的推销之路。
乌拉圭是邱继宝开拓国际市场的第一站。在乌拉圭,他雇佣了一名当地人与他当众演示,缝制的衣服不仅针码稠密美观,而且更方便快捷,让众多围观者大开眼界。后来,一位当地的华裔对邱继宝说:“如果你信得过我,我可以为你代销。”从此,邱继宝就趟开了飞跃的出口之路。有心人,天不负邱继宝初战告捷。
10多年后,原中国外经贸部在调查拉美市场时,当地商人反馈:很多中国产品存在质量危机,但”飞跃”牌缝纫机在这里却很受欢迎。时任外经贸部副部长的陈新华后来才了解到,邱继宝已在拉美默无声息地做了10年的市场,国内却鲜有人知。于是,陈新华亲自打电话邀请邱继宝来广交会,共商中国缝纫机产业发展大计。从此,邱继宝的事业就顺利多了。
“磨”出来的中国第一
飞跃在拉美地区的局面刚刚打开,不科墨西哥的经济危机迎面而来,飞跃在拉美地区的销售立即被笼罩在阴影之中。
飞跃出口之路也是劫难频生,空前惨烈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飞跃刚刚编织起来的东南亚市场网络遭遇重创。
一场激烈的挽救开始了。
邱继宝又拿出了自己的“死牛倔”劲,开始在拉美地区串街走巷,一家家地访顾客。一次,他看见—家客户的缝纫机已经有些破旧并且还有咯噔咯噔的噪音,邱继宝立即决定,为他们换一台新的。客户迷惑地看着他,不知道自己眼前这个人是不是傻了。
傻人做傻事。
这件傻事在当地不胫而走,邱继宝的脸上呈现出了他特有的傻笑。
虽然自己很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邱继宝意识到,这只是缓兵之计,想要长远发展,还得从长计议。他冷静地分析形势:危机虽然冲击了当时的市场,但危机带来了这一地区国家货币贬值,而我国人民币十分坚挺,再说国家又不分所有制地对进口高新技术、设备一律实行鼓励政策,这是引进高新技术、大规模实施技术改造的难得机遇。
想到了,悟清了,马上就干。邱继宝一方面收购了日本一家小型工厂,聘用了德、意、 日等国的缝纫机专家和科研人才开发高新产品;另一方面,举债斥巨资搞技改,从美、韩等国引进百台套世界先进的加工设备。这两项举措,一下子将飞跃领入崭新的发展阶段。不仅提前两年实现装备自动化,而且还比原预算节约投资7000多万元。“比如,我曾跟韩国谈引进自动化生产设备,当时要卖给我1400万美元,后来韩币贬值600万美元就卖给我了,我就便宜了800万美元。付款时,恰逢国家实施优惠政策,我又便宜了300多万。”
亚洲金融危机期间,飞跃赢得了时间差,企业装备实现了自动化,企业生产实现了规模化,企业产品实现了系列化,企业营销实现了国际化。
随后,飞跃的机电一体化家用缝纫机开始大批量出口日本,进入日本家庭,彻底改写了过去长期从日本单向进口缝纫机的历史。
从此,飞跃开始了大踏步向世界顶级企业迈进的步伐。借助在美国、德国、巴西、墨西哥、尼日利亚、阿联酋等1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的17个分支机构,邱继宝将飞跃产品打入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如今飞跃集团的出口创汇等综合指标已稳居全国同行第一,被世界缝纫机组织称为最有活力的缝纫机生产企业。
从历尽艰辛的白手创业,到历尽坎坷的国际扩张;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农民到一位创富百亿“缝纫机大王”,邱继宝创造了一个中国民营企业家的传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