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报(记者冯昭)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当代中国雕塑既熟悉又有距离感:距离感主要来自其抽象的表达方式;而对于绍兴咸亨酒店前的孔乙己、北京王府井(38.15,1.09,2.94%,吧)大街上拉车的骆驼祥子,人们却并不陌生。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艺术市场的逐渐成熟,一些艺术精品屡破拍卖纪录,几百万元的价格已司空见惯。然而,繁荣的艺术品市场几乎被中国书画、西方油画、中国陶瓷所垄断,作为重要造型语言的艺术——当代中国雕塑,却只能在市场上起到陪衬的作用。
透过由中国雕塑学会与西泠拍卖共同推出的“当代中国雕塑”专场,我们看到,当代中国雕塑正酝酿在艺术品市场的整体突破。
集体推向市场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雕塑家相继为数十个国家创作的一批高水准的雕塑作品,分别矗立在异国大地,并且不断有大批雕塑作品应邀或入选国际艺术大展。这表明,中国雕塑家对雕塑及艺术本体与外延的认识理解、表现能力和创新理念受到国际更高层面上的关注和认同,并在国际“主流”艺术的平台上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与创作成绩不相称的是,在艺术品市场,当代中国雕塑却只是一个陪衬角色,并未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在这种背景下,6月30日,国内第一个“当代中国雕塑”拍卖专场在西泠春拍期间一经推出,就受到业界的普遍关注。“中国雕塑学会为了将当代中国雕塑艺术推向市场,一直在寻找合作伙伴;同时,西泠拍卖出于开拓市场的需要,与中国雕塑学会共同推出了这个专场。”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董事、艺术鉴赏家胡西林告诉《投资者报》记者。
“这次选择的作品比较偏‘架上’,都不是特别前卫。”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陆镜清表示。所推出的67件拍品,既有以曾成钢、蔡志松为代表的中青年雕塑家的雕塑精品,也有潘鹤、刘士铭、叶毓山等老一辈雕塑家的倾心之作。其中,中国雕塑学会会长曾成钢创作的“梁山好汉”系列,经过12轮竞价,以128.8万元的成交额,拔得该场头筹。
最终,全场成交率达95%,是此次春拍成交率最高的一个专场。“全场1048万元的成交额并不算大,它不如一两件中国名画的成交价格,但此次试水当代中国雕塑专场,目的就是要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把当代中国雕塑推到艺术市场上来,从而改变当代中国雕塑有价值、无价格现状。”胡西林告诉《投资者报》记者。
仍处价格洼地
“当代中国雕塑”专场的推出并非偶然。早在2006年,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的苏富比秋季拍卖会上,朱铭的铜像雕塑《单边下势》就以829.6万港元的成交价格,创出了中国当代雕塑的拍卖纪录。
但是,中国传统观念的艺术欣赏与收藏对象是以书画为主,当代中国雕塑并未被大多数收藏家所认可。据1300℃色釉空间艺术总监朱兴鸿介绍,刚刚兴起的雕塑品市场有个奇怪现象:国内的原作卖不过国外的复制品,人们宁愿选择国外名家贵上数十倍的雕塑复制品。也正因如此,当代雕塑作品的价格没有因为其他艺术门类价格的飞涨而盲目高企,从而形成了雕塑艺术收藏可观的价值空间。
“处于艺术领域高端的当代中国雕塑,比起在市场运作多年的书画、玉石、陶瓷等艺术品,还属于市场培育阶段,属于艺术品投资领域的原始股。”胡西林告诉《投资者报》记者,“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市场的不断成熟,中国的雕塑艺术品价格必然会走向国际市场,与国际价格接轨,达到一个不可想象的高度。”
“在中国,雕塑艺术长期处于价值洼地,与当初西泠开设砚台和篆刻印章专场一样,得到资本的青睐是必然;另外,雕塑与当代油画一样都是面向世界这个平台,当今油画市场表现远远高出雕塑上千倍,雕塑价值也必将在全球迎来一个高价值时代。”陆镜清认为,在目前雕塑作品整体价格偏低的情况下介入收藏,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
“从拍卖结果来看,富裕后的中国人欣赏领域拓宽了,雕塑艺术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当中;随着生活空间的扩大,艺术欣赏的空间也在随之扩大,例如,雕塑作品可以放在院子里欣赏,这是其他收藏品所不具备的;此外,雕塑语言是世界语言,可以更为直观地传播人的感情。”胡西林告诉《投资者报》记者,“买家来自中国台湾、中国港澳、新加坡等地;一个来自浙江温州的五星级宾馆老总,把拍品买回去放在宾馆里,既可以收藏、展示,又可以起到营造文化氛围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