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中华陶瓷网 [简体版] [繁體版] [网通站]  会员中心  RSS定阅  留言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中华陶瓷网
 网站首页 行业专题 人物专访 陶瓷收藏 电子杂志 陶瓷装饰 经营管理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直通产区 福建德化 景德镇市 佛山潮州 山东淄博 湖南醴陵 河北唐山 本网动态 网站建设
首页  资讯  企业  产品  供应  求购  展会  招聘  搜索  文化  商城  名家  技术  图库  百科  营销管理  陶瓷之路
原料
产区德化 广东 江西 山东 湖南 四川 河北 晋江 其它 | 日用陶瓷 工艺陶瓷 建筑陶瓷 原料辅料 卫浴陶瓷 陶瓷机械
 您的位置: 首页>行业资讯>>国内动态>>|
传统制陶 一声叹息

发布:2008-8-2 8:37:01  来源: 人民网 [字体: ]

  一座简易的陶窑,搭建在一片狭窄的空地里;一个用木头做成的的转轴,安放在地里,用脚一踢就开始转动。然后,双手抱着一堆揉合好的陶泥,顺着转轴的方向往上抱,一个缸或一个钵顷刻就做好了。这就是传统的手拉坯制陶。7月26日,在桐城市双岗镇一个陶器厂,记者找到了这样一群制陶工作者,炎炎夏日下,他们汗如雨下,在闷热的空间里制造着一件件陶瓷工艺品。

  走进简陋的土式平房,浓郁的泥土味扑鼻而来,平房内,已经成型的陶制品堆放得整整齐齐,在这些陶制品旁边,几名老人正在转轴前静静地搓揉着陶泥。这是记者走进制陶作坊看到的第一幕,其实在制陶作坊里,每天的大部分时间上演的都是这一幕,犹如一个定格的镜头。老人们就是制陶工作者,他们从事了一辈子的制陶,对制陶,有着深厚的感情。

  在记者的要求下,老人们当场为我们表演了手拉坯制陶方法。这种十分传统的做陶法实在让人大开眼界。从起土、碾泥、揉土、下车、踢车、抱圆、成形,做一个陶罐他们仅用了约5分钟时间,手脚非常利索。然后是晾干陶罐,晾干后再进行烧制,老人们说,大晴天一天时间就能晾干它们,逢下雨天则需要三天时间。“手工制陶是民间技艺的典范,从选土、和泥,上釉到烧制,全凭艺人长年积累下来的经验和手感。”谈到对制陶的看法,张老师傅说出了自己的心得。和作坊里其他的老人一样,张老师傅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将泥土制作成一件件精美的陶制品。他向记者回忆起自己和制陶的故事:他一辈子都在家中搭窑烧陶,以前,塑料、金属制品稀少且价格昂贵,一般农村人用不起,所以这种陶器制品在农家具有一定的市场。由于交通不便,他那时候经常肩挑一大堆陶器在集市叫卖,虽然是件极为吃力的事,但陶器的销路还不错,可以以此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然而,改革开放之后,随着买陶器人的减少,陶制品的市场也越来越小,家庭式制陶已经没有生存空间。如今,他在这家陶器厂打工,每做一个陶器平均也只拿到几元钱,一个月下来也只有几百元。

  “如今,干我们这一行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啊……”谈起自己从事了一辈子的工作———制陶,老张师傅一脸惆怅。制陶是中国传统手艺,然而,到上世纪80年代末,由于手工制陶技艺复杂,专业程度高,制作工艺时间长,再加上现代化制陶业的冲击,传统的手工制陶业开始丧失市场竞争力,昔日辉煌的制陶业逐步衰落,年轻人要么转行了,要么到沿海等发达地区的陶瓷厂打工去了,更年轻的一代人又不愿意学这古老的手艺。到上个世纪90年代,很多陶器厂解散,各自为政,不久就维持不下去了。如今私人承包了这些制陶企业,在此打工的基本上都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如果我们这些老人不在人世了,这古老的手艺也就失传了。”老人一声叹息,道出心中的忧伤。

上一页 [1] 下一页
共有  条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推荐产品 更多...
同乐
包邮特价:360
荷叶瓶
特价:499
辉煌腾达
特价:488
幽梦
包邮特价:1299
陆羽品茶
包邮特价:888
凌云骓
特价:488
自在春风
特价:599
欢天
特价:999
竹之语
包邮特价: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邮特价:699
烟雨江南
包邮特价:2999
上善若水
包邮特价:2660
 ·本类最新 更多...

 >> 国际新闻 更多....
 >> 福建德化 更多....
 >> 广东产区 更多....
 >> 江西产区 更多....
 >> 企业新闻 更多....
关于我们  本站新闻  产品服务  帮助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友情链接  RSS定阅  新闻调用  联系我们  留言
版权所有 (C) 2006-2014 中华陶瓷网 Ctaoci.com 电子邮件:wxchina#qq.com
闽ICP备10020107号-1


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