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指数与通涨压力下的建陶市场
“两年前的今天,你只需要付出100元就可以购买到今天150元的日需品”(日用品、食品等)这是一个普通民市嘴里说出来的话。2007年开始,国内的CPI指数一路上升,个别月度创下了10年来的高位,这意味通涨压力已经开始影响到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质素。近段时间,人们一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猪肉都涨价了,就是工资不涨”,这一句话也将意味着通涨压力也将开始成为陶瓷企业人力资源成本上升一个主要导火线。由于人力资源成本的上升,同时由于市场的不景气,使原本就吃力的行业变得更加吃力,通常陶瓷企业在这种格局下,受整体性的恐慌影响,所选择的解决方案不是提高建陶产品的价格,而是通过降价刺激市场的购买力,然后,利润却只能是直线下跌。换言之,只是为了缓解产能过剩的压力,推动企业资金的流转。
由于国内CPI指数高居不下,通涨危机的加剧,消费者消费热情也开始变冷。生活是现实的,由于通涨压力,让很多消费者放弃了购买某些商品的机会。简单说,原来5元一个快餐现在就需要8元,就这样有多余3元的购买机会由于通涨失去了购买某件商品机会,而某件商品也推动了市场流通的机会,人们更多的选择是省钱。这是一个普遍的环境,如果市场整体购买力不足,将可能形成连锁反应,因为市场是一个完全关联的价值链,如果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必然引发下个环节问题的出现。由于市场整体的不景气,自然每个企业也将随着受其后遗症的影响。
能源与成本制约
由于输入性通涨而带来的影响,必定推动国内几乎所有资源性产品的整体价格上升。对于陶瓷行业而言,未来一年,煤炭、燃油、原材料价格继续上升的趋势已经成为定局。这样的成本压力已经成为建陶行业最为可怕的一座大山。成本上涨,房地产市场低迷,建材产品市场支撑力不足、消费者消费热情转冷的面前,企业还不能选择上调产品价格,而是逆其道而行之,选择价格战争,这样的现实是悲痛的,我们并不愿意看到。然而陶瓷企业在此之前还没有多少企业家意识到一场残酷的、以成本和价格为主导的战争即将开始。甚至有不少企业家认为2008年的低迷只是一种偶然,只知道压力很大,竞争很大、风险很大,就是从来不去分析真正的原因。更为可怕的是还有很多企业一再盲目自信,认为扩大产能就可以降低成本。就目前建材市场的需求而言,在大经济环境影响下的,已经出现了短期性的产能极度过剩。如果在这个过程,没有很好的控制住企业的节奏和市场的消化能力,可能会出现更为严重的后果。然而不是,企业依然是大干特干,强推品牌,不惜风险。各大品牌每天不断给业务员增加任务、给经销商增加库存;不完成任务就下岗,不发货就砍掉代理权,陶瓷行业的销售人员压力指数几乎接近崩溃。这样的举措有点像是发生在香港娱乐界的“艳照门”新闻一样,其中有一位女主角有一段极其经典的表白“很傻很天真”,后来网友在后面加了一句“很黄很暴力”。企业一味“很傻很天真”的盲目自信,自认为市场还没有达到饱和的状态,只是经销商销售能力差,业务人员跟进能力不足,加以高压政策压制真实的声音,这种现象确实有点“很黄很暴力”。事实上,报复性的灾难即将到来,而有不少企业还在“很傻很天真”的沉迷之中,最终受伤的还是企业主自身。因此,对于陶瓷行业而言,在成本居高不下的市场环境中,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未来的道路,如何通过调整企业的产品结构,迎合低迷市场的需求;如果通过系统生产体系管理,提高效率以及降低不必要的成本开支等等手段来降低企业的整体经营风险。
倒闭潮何时到达建陶业
山雨欲来风满楼,2008年可谓危言耸听,到处听到“倒闭潮”这个字眼。由于近两年,人民币升值、劳工成本上涨、原材料涨价、“电荒”、“民工荒”等诸多负面因素都在挤压着企业利润空间。同时加上政策层面的影响,出口退税、加工贸易、环保监控标准与要求也在不断调整,包括陶瓷企业在内的各类企业一直负重前行。
根据国内众多经济媒体的报道,就珠三角的企业在这场倒闭潮中有1/3工厂或将出局;有5000家港资企业关门收工;江浙地区20%的民营企业也将集体撒离,选择放弃。特别是以依赖出口订单的企业,必定在这场风暴中惨遭冲击。江苏富豪严介更是大胆预言:未来5到10年,99%的中小企业将会死亡……,虽然有商务部人士称,外贸司的调研结果有两条结论:“第一,企业倒闭的情况并非媒体炒作的那么严重,第二,目前出现的情况无伤大局。”确实如此,对于目前国内现状而言,持续10%以上的GPD增长率和依靠机电产品大比例近75%的出口贸易额而言,这些倒闭的企业又算得什么。中国的经济环境是特殊,前段时间一直在强调预防经济过热,事实上经济过热了吗?这是一个值得商榷的话题。中国高增率的GPD是依靠在政府项目、城市建设投资、大型国有企业、高科技型企业的工业产值大前提下而构成的,对于国内整体的经济环境而言,预防经济过热确有其因。但对于中国的多数的中小型企业而言,这样的经济过热并不存在,民营企业并没有为经济过热带来影响。所以,那些属于推动经济过热的大型企业(机电类、IT类)并没有在这次倒闭潮中受到太多的影响,反而是以建材产品、玩具、制鞋、纺织、家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在这次倒闭潮深受其害。这对于中小型民营企业而言,是一场灾难。而这样的一场灾难对于陶瓷行业有什么样的影响,又是几时到达呢?陶瓷行业也是属于高耗能、劳动力密集型的典型企业。同样深受成本、材料价格上涨、“电荒”、“民工荒”的影响,而且还有过半的山寨型企业,我们面对这样的困局是不是真的坚持得住。本文认为未必,由于中国建陶产业的核心板 “佛山”,当地政府开始着力对产业进行调整,包括环保标准的提升,生产体系的强化、劳力资源的监理以及土地资源的限制等等新的规定之下,很多企业开始无奈选择离开佛山板块,外出谋业。而在这场产业升级的浪潮中,并不是每个陶瓷企业都有同样的实力和资金支撑这样的变迁的,无力外迁,无钱改造,那么只有无奈选择的关门大吉。政府想通过总部经济这一产业发展构想,把陶瓷产业的根留住,但事实上并不现实。在众多的压力之下,新规定、成本上涨、能源与原材料的紧缺,产业的升级热潮变成为了加速企业倒闭的引火线。然而,对于佛山的产业经济格局而言,陶瓷行业确实是被动的,一个产业的工业产值还不如一个家电企业的产值多。可见政府究竟会站在谁的面前说话,这是可以理解的,只能怪我们自己不够争气,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现在没有一家陶瓷企业的产值可以超越百亿。所以本文认为,在未来的一年中,陶瓷企业面临倒闭潮的机会极大。而我们只能乐观的审视这样的倒闭潮,希望倒闭潮可以加速陶瓷产业发展和升级,优胜劣汰。还望陶瓷企业可以坚持住,做一回“猪坚强”,坚持住就可以功成名就,不要像“范跑跑”一样被全国臭骂,就算死了人们也不会觉得你是可怜的。然而,我们还是很担心,由于倒闭潮出现,会同时引发行业的整体性恐慌,加速市场的恶性竞争,对良性企业带来集体性的冲击。
建陶业或将集体过冬
关心互联网的朋友这段时间会听到几个人的名字、李东升、马云、马化腾、柳传志。由于全球经济不景气,以及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等因素,纷纷向企业内部和同行发出做好“过冬”准备的声音。
如果由于全球经济增长继续下滑,CPI指数的通涨压力没有得到改善、中国市场出口放市场紧缩,用电、电人得不到解决,劳动力和生产成本都在上升话,那么,几乎大多数的制造业企业都必须面临这次巨大的挑战,或者集体过冬。李东生说:“这次冬天肯定不是几个月就能够结束的。经济周期的冬天要以年来计算,这次冬天不算太乐观也不算太悲观的时间应该是至少有两三年。我们会做好积累,为过冬做好准备”。而我们陶瓷企业也做好过冬的准备了吗?由上述分析可见,2007至2008年房地产市场的持续低迷,必将引发建材市场未来3年的低迷,这是市场规律。当然,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其它原因上述已经详尽的列出。因此,本文大胆认为,陶瓷行业在未来两年的时间将可能持续低迷较长的一段时间。对于目前多数企业反馈的事实而言,似乎冬天的寒流已经提前到来,2008年近半的企业未能完成上半年的任务,而很多从业人员也在大声喊苦。在成本居高不下的前提下,建陶行业开始进入一个微利时代,宣告冬天的到来,集体过冬也或将成为事实。
重新思考建陶行业的出路
很荣幸地看到中国建陶行业知名企业家“鲍杰军”的著作《中国智式》,我们深感幸运。虽然上述内容很悲观的评述中国建陶行业未来的趋势,虽是事实,但我们也不必为此过度伤心,陶瓷行业中也有不少属于“智式”的企业,虽然极之少数,但还是庆幸。不过《中国智式》为本书核心精神只是对于少数企业而言。就“智式”二字而言,陶瓷行业还有很多企业是远未达及的,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在凤凰卫视上如此说是“中国大多数民营企业还是处于粗放型的阶段”。我们经常谈及要创新产业、做大品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事实上,对于大多数的企业而言只能是一个梦想。我们还远远达不到品牌和提升产品附加值的程度,创新一词在我们行业已经成为了口号,只是挂在口上的冲动,创新成为了炒作的奴婢。我们理解中的创新,只是一些微不足道改变,从而被我们无限的扩大,一个点子就成为了我们所谓的创新,实在忽悠,而且还在继续忽悠。目前企业首要的任务不是“创新”,而是如何重新从基础做起,决心从粗放型管理的企业转型为系统型管理的企业,如何通过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我们连最基础的生产管理都搞不好,谈何创新。可能行业中马上有人会跳出来讲“我们的管理已经非常系统非常完善了”,那么他可能又是一个“很傻很天真”的人,最终只会以“很黄很暴力”的手段管理自己的企业。陶瓷行业要重新认识什么是管理、什么是市场、什么是产业、什么是经济环境(陶瓷产业又有多少家企业做过宏观市场环境调查和分析;经济环境与产业格局的关系分析),不要一味的盲目自信,重新从基础做起,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找到新的出路。
多难兴邦
2008年是伤痛的一年,5·12大地震的阴影还一直存在我们的内心深处。然而伟大的中国人民面对这场灾难的同时显现一种空前团结的民族力量。国家领导、各级政府领导和英明决策,无数受伤的人民群众幸免于难,这是一场被世界称为近代史上最为成功的一次灾难救援计划。事过3个多月了,我们还清楚地记得温家宝总理在北川中学新教学点的黑板写下的4个字“多难兴邦”,这是铭刻在心的。这里,请允许我们用这4个字来祝福眼前的陶瓷行业,希望所有困难都只是用来考验我们行业的信念。我们总能听到这样的一句歌词“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虽然在大经济环境的影响下,陶瓷行业也将可能在未来几年面临风雨,但很多可以预知的有利因素同样赋予我们新的希望。由于房地产市场的低迷和整体价格虚高,可能会激发一二线城市的土地价格下调,而很多二三级城市的本土开发商相继会推出中低端价位的住宅产品,重新刺激房地产市场的活跃;随着新农村和城镇建材市场的打开,私人集资建房潮的兴起,建陶产品将会迎来一个新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