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尼西乡一间黑土陶工艺作坊里,师父当珍批初正在指导学徒七林定主制作当地传统的工艺品——黑土陶,“定主5岁就跟着我学制陶,如今,已能制成很好看的黑土陶。”当珍批初说。
“我们家族世代传承制陶工艺,到我已是第七代。”当珍批初回忆道,“而我学做黑土陶时,恰好也是5岁。1976年,5岁的我坐在父亲的腿上,握着小木具,把‘十二生肖’揉搓得惟妙惟肖。”
当珍批初的父亲嘎玛定主是尼西乡有名的制陶艺人,改革开放前,日子尽管很艰难,但靠着父亲勤劳的双手,当珍批初家生活上还算过得去。
“由于政策不允许干‘私活’,我父亲一身好手艺得不到施展,只能做些饭碗、酥油茶罐、炖锅等日用品,交给供销社,换回青稞。那个时候啊,黑土陶碗就像是要饭碗,维系着一家人的口粮。父亲经常遗憾地对我说,他的心里藏着很多漂亮的黑土陶工艺品。不知什么时候才能‘放心’地做出来,再卖个好价钱。”
嘎玛定主的心愿不久就成为了现实。改革开放后没几年,当珍批初的家里多了很多年轻人,都是父亲招的学徒。“我的父亲是个能干的人,当他感觉到政策的变化后,就一门心思研究黑土陶的制作,并招来学徒,以便将黑土陶发扬光大。”渐渐的,制陶的艺人由少到多,制作工艺也由粗到细,如今,尼西乡几乎家家都会烧制黑土陶。
随着香格里拉旅游业的发展,来香格里拉游玩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尼西乡的黑土陶也从较为粗糙的日用品转变为做工精良的工艺礼品,供游客欣赏和购买。不少人慕名走进尼西藏民的制陶作坊里,端详着琳琅满目的黑土陶,捧在怀里,爱不释手。
传承了父亲一手绝活的当珍批初已创建了属于尼西人自己的黑土陶有限责任公司,他带领40余户藏民制作黑土陶,年收入超过10万元。
“过去,黑土陶是‘讨饭’器皿,现在,黑土陶成了金钵钵,让我们藏民过上了富足的生活。”当珍批初幸福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