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市陶瓷历史文化博览区管理处和市陶瓷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获悉,位于古窑民俗博览区的清代镇窑在经历了十几年的冷清沉寂之后,又将重展宏图,再现300担柴窑的烧炼风貌。
位于博览区内的这座清代镇窑,是目前景德镇仅存的一座保持镇窑原貌的柴窑,1995年前一直维持正常烧炼生产,窑火熊熊燃烧了上百年。但是十几年来没有正常烧炼,窑体也出现了自然裂缝等破损。
今年,省政府已公布景德镇传统制瓷柴窑烧成技艺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何保护好祖宗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一直是市文化(文物)局和文物保护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经专家论证认为,只有让镇窑窑火生生不息才能更好地保护它。根据柴窑维护原理,烧过一段时间,柴窑就要重新砌筑,而柴窑烧炼过程中的把桩、驮坯、架表等手工绝技也只有在烧炼过程中才能得以传承。因此,无论从保护古镇窑还是抢救传统技艺的角度,都非常有必要重烧300担古镇窑。
目前,市陶瓷历史文化博览区管理处和市陶瓷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已向市文化(文物)局和市政府报告这个抢救性保护方案。具体运作该项目的市陶瓷历史文化博览区管理处负责人告诉记者,古镇窑每年烧炼两次,一次是上半年,一次是瓷博会期间,全部采用古代的烧炼技术,将现在仅存的并上了代表性传承人名录的几个把桩、驮坯、架表等师傅推上一线,并努力实现传帮带,使古柴窑烧炼绝技后继有人,使之成为古窑旅游的王牌景观和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