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成本、环保、市场以及全世界经济危机的大环境影响,2008年是陶瓷行业竞争与生存大考验的一年。面对市场残酷的考验和竞争,江西各陶瓷企业正在经历着“冬天”的寒冷和煎熬。
赣州斯登达陶瓷有限公司是今年10月份新投产的企业,主要以生产西式琉璃瓦为主。该企业于去年下半年破土进行生产线建设,当时整个江西的琉璃瓦产品非常好销,产品在市场上是供不应求。但在今年,整个形势却是极速回转。从6月份后,高安、景德镇等地很多琉璃瓦生产企业出现产品积压仓库的现象,这在往年是从未出现过的。尽管斯顺达公司投产很顺利,产品质量也都控制得相当好,但由于受今年整个市场经济的影响,其市场的需求量却很小。该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江西琉璃瓦产品的主要消费市场集中在江浙、湖南、安徽等地,由于赣州距离这些消费市场的距离比较远,产品的运输费用较高,导致产品在市场的竞争中没有价格优势,销售是举步维艰。现在产品出现大量的积压,为了缓解企业的生存压力,该企业计划将生产线改做其他的产品。
在江西地区的琉璃瓦企业里,除了新红梅、鹏飞等企业多年前就占领市场终端优势外,其他的大部分企业的产品都出现了或多或少的库存和积压。在江西周边地区,如湖北、安徽等地的琉璃瓦生产企业也由于市场需求的减少,导致产品出现大面积的积压,整个销售形势不容乐观。
尽管如此,在今年7、8月份企业普遍举步维艰的时候,一些企业的产品销售价格还是做了部分的调整,产品涨幅在3%-5%之间。
除了调整产品的销售价格外,内部挖潜也是企业的必然选择。江西东方王子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肖小平告诉记者,为了应对市场的考验,今年公司多次专门举办了企业内部质量效益大比武活动。通过活动的带动,促进了广大员工开源节流的意识,不仅加强了企业的内部管理,更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同时面对日益高涨的原料,该公司改变以往的付款方式,常用的原料改为付现金,镁质土由以前的34元/吨,下调到现在的25元/吨,仅此一种原料一年就节约十多万元。
减少研发经费成为陶瓷企业的主流。今年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的一个转折点。从建陶企业,到配套产业链都经受着考验,丰城斯米克公司一位市场部人员告诉记者,市场冷淡,投入的研发费用相对减少也是正常的。
与此同时,一些企业还通过引进国内外的先进设备和技术,淘汰现有落后的生产工艺,来达到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面对市场的疲软态势,众多陶瓷企业的老板都忧心忡忡。江西鑫鼎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丁文贵告诉记者,为了调整单一的产品结构,公司高层决定新上一条生产线,但现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市场,企业不知道该上什么产品生产线。
记者感言
微利时代是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产业(产品)必须经历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企业的综合实力将决定最终谁能生存下来。单一方面的优势并不能长久立足。有很强的资金后盾,但没有优势产品,有很好的相对优势产品,但没有资金和完善的销售及服务网络等等,都会失败。最终,企业必须以强大的综合实力,才能挑战寒冬,否则将会死于寒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