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上午,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于在杭州之江饭店举行。会议选举产生新一届协会理事会,并听取了著名经济学家赵晓关于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报告。下午的议程上半场是国内陶瓷企业家讨论经济形势及对策,下半场则是中外企业家论坛。就是在下午的讨论会和论坛上,与会者当面听到了行业领导者在经济调整期久违的忏悔和反思之声。
在当天下午的讨论会上,一家大型陶瓷集团董事长坦言:过去10多年企业的发展良好,有了一定的积累,加上政府鼓励企业走出去做大做强,特别是有廉价土地的诱惑,于是走出广东大规模在江西投资。现在看来是买了一个教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新兴产区一下子去了10多家企业,原材料的价格马上抬上来。加上地方上人为控制资源市场(包括饭堂卖菜的都限制),导致江西企业经营成本比广东还要高,卖价又低。二是新兴产区区域品牌不吃香,现在工程砖都认佛山陶瓷,导致要重新在佛山注册商标。三是因为过去10多年经营一直很顺畅,自己也没有管得到那么细,各方面的资源掌握、利用得不好,内部管理也是。这也影响了决策的科学性。
当天下午的中外企业家论坛虽然没有冠名“高峰”,确是行业少见的真正的高峰论坛。日本东陶的川村良树,美标中国区总经理高进民,拥有260年历史的德国维宝的Mr Schmidt,杜拉维特中国区的总裁朗格,西班牙最大的瓷砖厂代表古斯塔欧等均有参加。在谈到对本轮经济危机的看法时,唯美陶瓷董事长黄建平也作起了检讨:中国建陶这20年,特别是近10年的高速成长,导致出现了非常多的“猛牛”。高速的成长让我们的企业领导人每天就是一个字——“忙”,什么是“忙”,就是“心灵死亡”,我觉得正是这场冬天让我复活了,可以说我原来也是已经“死亡”。以前的我就是一个工作狂,从下个月开始我准备学打高尔夫了。黄建平还说, 正是因为我们这10年超常规的发展,使得我们的资源不配套,广东原来说是做建筑陶瓷最好的地方,现在我们的原料越用越远,我想再远下去的话,我不排除陶瓷也会出现“三聚氰胺”。所以我认为应该让它慢下来,然后才会理性,然后才会思考未来怎么做。
黄建平还通过与大家分享两个故事进行反思。他说:原来我们这些老板认为自己非常厉害,无所不能,就什么都想要,从来不想舍弃。因为想做马桶,前段时间我到惠达参观,看了惠达之后我投降了,我觉得做马桶的门槛太高了,惠达的马桶生产可以用压机来灌浆,效率非常高,质量非常好,而且是自主知识产权,我就算进这个行业10年也不能达到这个水平。这样他少了一个不明智的竞争对手。我相信就是进去了也干不过他的,只会产生破坏,可能会让他把价格降下来。黄建平说的第二个例子是参观厦门的路达企业。他说:看了路达之后我又投降了,我绝对不会再想做水龙头。路达这样的企业一个水龙头可以做到40个亿,他们的实验室比国家的实验室档次还要高,武装得还要好,行业内任何一个企业十年内都不可能达到他这个水平,所以我想我们不要认为自己什么都可以做,要有敬畏之心,要尊重自然,我们不要怕舍弃什么,我想经过这个过程,我们这个行业可以进入健康的发展,这就是冬天带给我的“幸福”。
非常有意思的是,黄建平透露一年前和鲍杰军在北京见面,鲍向黄灌输高尔夫文化,黄当时心里想“这小子不务正业”。但现在鲍回应说:“我觉得以前高尔夫打的太多了,太清闲了,因为做企业相对比较顺利,可能激情就不是很多。当金融危机来的话,我的反应是这种激情又回来了!”他继续说:所以,在经营方面现在要做的是四句话:“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务虚的东西做实了;把上面的人往下压;然后把内部的事情处理好,一致都往市场跑”。
上述几个董事长应该都是我们这个行业的领袖,他们也许经常都会在内部检讨、反思,但这样密集地在一个会议上或直白或含蓄地检视自己的过去确实少见,这也从一个侧面放映了当前严峻的经营形势。但无论如何“解铃还需系铃人”,提振这个行业最终还是离不开董事长们,而现在他们的忏悔让我们看到了行业早日复苏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