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安,这个曾经在辉煌之后陷于沉寂的“釉面砖王国”,如今因为一批建陶“大鳄”的垂青,迅速成长为“基地”型产业,并在业界获得“建筑陶瓷城”美誉。
近日,记者来到高安陶瓷产业基地采访,得知基地实现年内申报、年内规划、年内开发、年内投产、年内成型的罕见建设速度,不禁让人脱口喊出两个字:“井喷”。
这是发展规模和速度的“井喷”。高安陶瓷产业基地开发不到1年时间,便在荒山荒岭建起一座10平方公里的新区,引进52家陶瓷及配套企业,合同引资额达110多亿元,目前有18家陶瓷企业的24条生产线已投产。
“没落王国”何以“一飞冲天”
高安有过自己的辉煌,1978年就生产出省内第一块釉面砖,到上世纪90年代,高安釉面砖产量占全国八分之一,被誉为“釉面砖王国”。
高安也曾一度沉寂。因为陶瓷企业体制、市场等因素,到2002年全市仅有8家陶瓷企业、24条生产线,年产建筑陶瓷1400多万平方米,被佛山远远甩在后面。
高安人心里憋着一口气,目光从未远离过陶瓷。
2007年,广东佛山建陶业由于种种原因重新洗牌,一些企业开始向内陆转移。精明的高安人意识到“春天来了”。
承接陶瓷产业转移,高安有优势。这里拥有生产内外墙砖、地砖的全部矿种和生产抛光砖的绝大部分矿种,探明储量5亿立方米,预测储量10亿立方米,可容纳400条生产线;高安有技术人才优势,这里有2700人在广东从事建陶业的技术和管理工作,有熟练工人3万余名。
然而,最大的优势还是高安人。去年8月,高安招商小分队七下佛山,请新明珠陶瓷集团到高安来考察。但新明珠对高安提供的用地方案不满意,该市连夜研究方案,三易其稿,在新明珠总裁早上醒来之前将新选用地的地图制作完毕,送到总裁手中。看着眼睛充满血丝的高安人,客商感动了,当天就签下了12亿元的投资合同。
在为新明珠整地时,高安人30天搬掉了449万方土,奇迹般的速度,让新明珠集团再追加投资12亿元,总投资达到24亿元。
新明珠这个陶瓷航母的动向,在业界引起震动,高安趁热打铁迅速南下东进,吸引来了一批陶瓷企业及配套企业。
新中源投资10亿元,建12条生产线;普京投资8亿元,建10条生产线;欧雅投资10亿元,建12条生产线;英皇卫浴投资6亿元……业界“建陶航母”纷纷驶进高安陶瓷基地。2007年3月以来,高安陶瓷基地落户企业52家,合同引资额111亿元,其中投资亿元的企业16家,超5亿元的企业8家。
在去年全国陶瓷行业新锐榜排名中,高安陶瓷产业基地喜获年度产区奖。
“高安速度”缘起何处
招商引资是一种市场行为,有自身的规律。高安市委、市政府搭平台、创环境,促进资源向资产、资本的转化。
在基地建设中,短短几个月完成征地1.55万多亩,平整土地1.2万余亩,土石方1000多万方,道路硬化8.5公里。新中源、新明珠两家企业的土方平整期间,每天挖机数量都在100台以上,工程车在1000辆以上。短短时间,基地建设了四座大型变电站;成功筹建了中国建陶实训中心;引进中国水务集团专业经营基地自来水;完成了基地铁运扩容增轨项目立项审批准备工作……
高安人在科学发展精神的指引下,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时至今天,高安人每次品味这段艰辛的创业历程,都会有一种奋发前行的动力。
“高安速度”引发了“井喷效应”。新中源去年7月开工,今年7月出了产品,并建成4个产品展厅;新明珠去年11月奠基,今年6月投产;普京陶瓷今年3月落户,10月就已点火,11月四条生产线可以投产;欧雅今年5月开工,两条生产线本月便可投产。
据了解,基地21家建陶企业,已有18家企业的24条生产线出了产品,吸纳产业工人1万多人。到今年底,预计有40条生产线投产。另外31个配套项目也已建成或正在筹建。
“污染重地”如何变成“生态环保型基地”
在新明珠采访,记者没有看到想象中的大烟囱,也不见废水往厂外排放。取而代之的是巨大的窑炉和12个总容量2万多立方米的污水处理池。
企业负责人介绍说,他们有一个占地5000多平方米的“喷雾干燥塔烟气处理装置”,采用企业自主研发的喷雾干燥塔烟气处理技术,企业生产中的废水经过处理进入车间循环利用,沉淀物又成为建陶生产的原料。
在新中源,企业用地内数口大水塘都被保护利用了起来,一棵棵移栽过来的大树,一片片待绿化的坡地,处处显示这是一个注重环保和生态的企业。
建陶行业能耗大、排放大,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佛山是全国著名的陶瓷产业基地之一,到去年,这里成为珠三角地区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高安以此为鉴,努力探索“生态环保型基地”的路子。
高安严把规划设计关、环境影响评估关、工程建设质量关以及企业准入关。并支持企业引入先进生产技术,实现高安建陶的换代升级。对基地的污水排放和水库聚水两大课题进行专业设计,实行雨、污分排。
基地的要求,与客商投资企业的想法一拍即合。这些企业主动参与生态环保型基地的建设,全部达到环保达标排放,并且高标准做好厂区的绿化美化。本地建陶企业受其影响,环保意识增强,今年9月前全部达到废水零排放,70%达到脱尘处理,到明年5月前可达到废气全部脱硫排放。“只要企业自觉、政府干预,建陶企业达到环保要求没有任何技术上的难题。”高安市主要领导如是说。
浴火涅槃之后的高安,迎来了陶瓷产业发展的“第二个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