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全球性金融危机,不少企业采取保守的战略措施,非常谨慎地对待和控制每个环节所发生的费用。但不少企业通常都采用所谓的最简单直接的方法,粗暴地进行“组织架构瘦身”、“裁减内部员工”等手段,以求通过缩减人力成本来节省企业的开支。
年华尔街迎来失业高潮,国外企业的裁员传闻乍听起来离我们似乎还遥远,原本还庆幸全球金融危机对我们的生活状态没有太大的冲击,孰料诸多陶企都遭遇了销售的“黑色10月、11月”,销售量自下半年开始呈逐月递减趋势,业务员、销售人员频频出差深入终端市场,以求找到突破口。
在和一些陶瓷企业的销售人员谈论时,他们普遍抱怨现在出差回来的费用报销管得越来越严了,审批环节和报销项目都制定了新的标准。下半年出差的次数频繁,天数也有所延长,原本报销项目的费用也被精简,一些福利也随之缩水。春节前一位在某企业做销售老总的朋友打来电话诉说,在工资结算的当天他只领取了当月工资的10%,这令他很沮丧很不爽。虽然事前老板跟他打过招呼,公司产品销售业绩与薪酬直接挂钩,但是去年下半年销售业绩下滑是陶瓷企业的普遍现象,并且在进该公司时也达成共识,每月完成既定销售任务的百分之几就能拿到相对应的工资,超额完成任务又能拿到多少。可是,老板习惯于销售额和销售量的上涨,经受不住这些数字的下滑,所以原本的约定也随之抛到脑后。
另一位担任某陶瓷企业市场部经理的朋友说,他们部门被告知需要裁员以缩减开支,2位平面设计师只能留一位,叫他思考留谁。周末与某知名空调深圳销售公司的市场部经理闲聊时,他也同样向笔者大吐苦水,整个集团硬性规定裁员20%,也就要求每个地区的销售公司每个部门人员都要“瘦身”。他们市场部的11个人现在只保留了4个,而且他们的销售总经理还想让市场部的推广助理和终端助理岗位的人员互调,以求彼此熟悉对方工作后合二为一,再裁掉一个人。
原本希望新的一年会有新气象,可是一条条的裁员消息让牛年无论如何都牛不起来。前不久,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说,全国约有2000万农民工由于此次金融危机失去工作或者还没有找到工作而返乡,占外出就业农民工总数的15.3%,占返乡农民工近四成。随着经济危机的深入和影响的蔓延,我们更是非常悲切的看到,微软、爱立信、谷歌、摩托罗拉、索尼、联想、松下、佳能等全球知名企业相继在2009年1月抛出了裁员公告。据粗略统计,1月份全球工作岗位差不多以每日两万个的速度锐减。然而,笔者的疑问是:面对“寒冬”,难道选择裁员是最佳选择吗?
笔者觉得,“冬眠”不是办法,“裁员”不是出路,中国企业要“过冬”似乎最好的办法就是主动出击,而不是顺其自然,更不是坐井观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