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那句老话,温总理在北川中学临时板房教室写下的四个粉笔字“多难兴邦”。中华民族经历无数的艰辛和沧桑,那种坚强不屈的意志成就了我们伟大的民族力量。而生于和平时代的今天,“多难”一词不再只是自然灾害或者外来侵略的不幸所遇,它也涵盖了来自现代商业文明所给我们带来的经济创伤和商业摧残。不可否认,这是一个多难的时代,在泡沫经济和高胀盲目的经济信心其中,世界商业和企业家开始成为这场盲目自信的牺牲品。2008,这种可怕的语言如海啸一样正面冲击世界经济,继而一场半个世纪最可怕的金融风暴开始渗入企业的骨髓。这不是单身的,而是深度渗透的链锁反应。
正是中华民族“多难兴邦”这种强大的民族精神,让我们在这场风暴中得到了印证。全世界的政客都期待中国所做出的决策,全世界的企业都在注视着中国的大门。2008年,中国在世界经济平台终于成为了一个主角。同时也成为美国最大的债主,在中国人的帐本里,美国人还欠着中国人近4万亿美元的债务。全世界的政客都在力推中国在这场风暴中的崛起,他们清楚地看到,虽然中国在过去的一年惨受影响,近5万家沿海中小型企业倒闭关门,中国的民营企业面临了一场空前的伤痛的打击。但这样的事实,并没有影响到中国飞速发展的经济体系,保持8%的GDP增长率让世界所有的经济学者深信不疑,中国的经济体系完全没有受到这次金融海啸真正的创伤。
中国特色独有的经济体系和金融市场,多道金融安全保障机制让中国金融市场在这次风暴的冲击中,仅仅是一次皮外伤。2008年,中央政府已经出台了2009年4万亿刺激经济和国内市场的实施方案,其中包括了基础建设,公路、桥梁、铁路等以不动产为主导,拉动内需的投资项目。这样的事实,已经让我们看到新的希望。它虽然没有强心针立竿见影的速效,但也是一剂养元益身的中式补药。
关注中国经济的学者总用一种奇迹的眼光在审视中国的市场,当全世界都宣告冬天来了的时候,他们却在中国的商场感受不到所谓的寒冷,就连中国人自己都感觉奇怪。世界严重低迷的市场环境,为什么在中国的老百姓生活中并没有太大的影响。2009年春节来到之前,中国的商场超市里依然是人山人海,大包小包,好象不要钱一样疯狂。其实答案很简单,就如2009年春节联欢迎春会上赵本山和小沈阳的小品“不差钱”一样坚定的事实,我们的内在力量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中国的经济依然首屈一指。20多万亿的国民储蓄,中国一直不缺的就是流动性。在全球经济萎缩的大环境下,这样的经济指标是极为强大的,还有新一轮的土改所释放数十亿的农村财富,必将引发扩大内需的引擎。
我们可以确认,如果在企业调整好新的经营策略的前提下,在强大的内需增长率的推动下,我们是完全可以找到出路的。所以,我们之前过度悲观的言论似乎在今天的状况来看,像是一场虚惊。虽然很多企业在这一次海啸中面临倒闭,这样的事实不仅仅是因为经济低迷,金融海啸或者市场困境而造成的,就算没有这一次的风暴,不具良性和远见的企业一样会受到市场淘汰的。也许,这样说法是有些残酷,但作为商业与产业的发展规律和游戏规则,很多人都会默认这样的结果。尘归尘,土归土,我们今天所要表述的不是因为倒闭结果而悲伤,更要为那些生存下来的企业而感觉庆幸和乐观。经济可以倒,金融可以倒;市场可以倒;但人心不能倒,无论过去的伤痛如何,作为肩负着行业使命的企业家们必须坚定这样的信念,我们必须让中国的建陶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