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项国家专利闲置了整整30年。现在我年过九旬,不想把这项绝活带进坟墓,只想把它无偿捐献给国家,造福人类。”昨日,高安市九旬老人鄢茂兴在女儿的陪同下找到记者,希望能了却心愿。据了解,鄢老发明的“碗盘杯碟类陶瓷异型匣钵扣烧法”攻克了困扰陶瓷业“变型、落渣、火刺”三大难题。
鄢老用瓷碗为记者演示
据了解,鄢老8岁就被父亲送到景德镇学艺,后在萍乡多家日用陶瓷厂当高级技术员,20岁时被家乡高安灰埠镇作为人才引进。为了发展家乡经济,鄢老放弃了在萍乡工作的优厚待遇,回乡创办了高安市第一家日用陶瓷厂,并担任副厂长。其间,鄢老碰到了前辈们一直无法解决的“变型、落渣、火刺”三大难题,这种痛苦一直延续到鄢老退休。
1979年,退休后的鄢老被多家瓷厂聘请为技术顾问。他利用这种机会,将平时摸索出来的经验加以总结分析,经过多次失败之后,终于在1996年找到了解决之道——碗盘杯碟类陶瓷异型匣钵扣烧法,并获得国家专利。上世纪90年代,建筑陶瓷异军突起,日用制陶每况愈下,虽有几家日用陶瓷厂看中了鄢老的专利,甚至有一家与他签署了专利使用协议并投产,但终因高安整个日用陶瓷界朝不保夕,这项专利还是被放弃。
鄢老对记者说,他愿意无偿转让这项专利。其女鄢安萍告诉记者,父亲的无偿转让是有条件的:第一,接受此项技术的人必须是日用陶瓷方面的行家,懂得并珍惜此项技术;第二,接受此项技术的人要有一颗造福人类的公德心;第三,因为父亲年事已高,希望接受此项技术的人要亲自到高安市灰埠镇老家来学习。
“如果接受此项技术的人获得了效益,愿意给我一定的报酬,我也不会拒绝。”鄢老补充说,他个人不需要这笔钱,他会将所得报酬在老家设立扶贫济困基金。
若有有识之士想联系鄢老,请联系本报记者,电话:13576544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