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朝宗,字何潮,号阿来(来福、来佛),福建德化人,是闻名中外的瓷雕艺术大师。他的瓷雕作品在16世纪的“东西洋”市场上,被视为“世上独一无二的珍品”,人们“不惜以万金争购之”。他雕塑的形态各异的观音,在日本及东南亚佛教国家中被奉为神物至宝,在西欧人眼中也被视为“东方艺术之精品”。
何朝宗祖籍江西省临川县廿二都,后移居南城县十六都四脚桥。其先祖何昆源,号德举,明洪武年(1369年)任江西建昌府卫军,洪武十七年奉命拔军到德化县隆泰社厚苏村屯垦(现浔中镇隆泰村后所)。其子世祥、孙尚志皆习文,先后出任莆田县儒学训导和古田县儒学教谕。早年的何朝宗跟着父亲雕寺庙佛像。他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纯朴典雅、造型新颖。他创作的渡海观音,通体呈象牙白色,鬓纹错落有致,风巾披后,一串珍饰略露胸间,双手藏于袖内作左拱势,衣临风飘举,足踏水波似渡海归来。观音的面部神态突出,富有节奏感的衣褶线条简明概括,生动神妙令人叹为观止。有人作诗赞曰:“除非观音离南海,何来大士现真身。”后来,人们把何朝宗塑造的观音称为“何来观音”,久而久之,“何来”也就成了何朝宗的雅号。
何朝宗除雕塑观音形象外,还塑过达摩、菩提等佛像,皆别具一格。他创作的一尊达摩立像,通高43.1厘米。达摩立于波涛汹涌之间,秃头长耳,双屑微锁,流露出缄默沉思的表情;袒胸披肩,帔纹翩然欲动;长裙飘拂,宛如乘风破浪疾驰而行,恰切地表现了这位少林初祖坚忍不拔的精神。文昌帝君坐像身着宽袖长袍,正襟危坐;左手执玉如意,右手自然下垂,两足蹬靴微露;上胸袍领外翻内露交角衬衫;腹部上下束带中间显示雍容大肚。袖臂衣身下摆各随手足之势,或弯曲转折,成突起拖拽,或深陷掩映,极富层次变化。这座塑像修短合度,立体感强,可以看出何朝宗出神入化的功力和严谨认真的创作态度。何朝宗的瓷雕作品瓷土和釉料都与当时一般的德化白瓷不同,因瓷雕胎体厚重,烧制时采取了一些特别的加工工艺。据当地老艺人介绍,何氏作品的瓷土取自德化城关附近的观音崎,经多次淘洗炼制,还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陈腐之后,才能应用。何氏瓷雕釉与坯体浑然一体,釉色白中带黄,呈“象牙白”色。这种“象牙白”瓷是德化窑的首创,国外称它为“中国白”。何氏的雕塑均用“象牙白”料烧制,所以后人又称德化的“象牙白”为“何来”色。
对瓷塑传统的继承,何朝宗师古而不泥古,刻意创新。他善于糅合石刻、泥塑的不同技法于一体,形成自己独特的瓷塑艺术风格。据说,他的每件瓷雕作品创作出来之后,先摆放在窗口,让路人品评,稍不称意,就推倒重塑。他十分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如果是得意之作,还要在背部加盖印章。
何朝宗的生卒时间和他的作品在历史上未见记载。据目前发现的一些考古资料,大体有以下四种说法:1.嘉靖万历说;2.宣德说;3.弘治、万历说;4.明末清初说。当地《溪阳堂何氏族谱》由于人口稀少,长久没有续修,现存光绪十五年续修本仅剩谱序,世系传记在民国时期被洪水冲失,无从稽查,给何朝宗的研究增添了许多困难。大批何朝宗名款的作品在国内外的发现,拓宽了对何朝宗研究的视野,它的影响越来越为国内外专家学者所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