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1616~1911年)
清初,叶梦珠《阅世录》载:何朝宗为琉球塑观音一尊价5000银钱。为莆田凤山寺雕塑十八罗汉每尊价50银钱。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丹麦国家博物馆收减第一件德化瓷器。
康熙四十七年,法国圣科得、查得雷瓷器工厂仿制中国德化窑白釉瓷和孔雀绿釉瓷。
康熙四十九年,德国麦森瓷厂仿制德化白瓷,参加是年春季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
康熙年间(1662~1722年),下涌赖奎十转运德化瓷器至台湾,后销往东南亚诸岛国。
雍正三年(1725年),意大利威尼斯瓷厂仿制成功德化白瓷。
雍正年间(1723~1735年).赖奎十率胞弟和妻儿徙居台湾府彰化院务三佳春,从事德化瓷器贸易,后又在彰化建瓷窑,从事瓷器生产。
乾隆六年至九年(1741~1744年),宝美苏明裕、苏重光从事陶瓷业致富,建“长福堡”。
乾隆十五年,英国伦敦切尔西瓷厂、博屋瓷器工厂仿制德化窑“中国白”瓷器。
乾隆三十三年前,宝美苏明裕、苏重光改建当时最大的阶级窑——尾库窑,并创立“万源”、“瑞源”商号,产品销往国内外。
乾隆四十五年,欧洲第一枚德化瓷印章在爱尔兰被芝特拉思发现。
乾隆五十一年,纽约“中国皇后”号从中国返航时,装载德化窑瓷塑观音、瓷宝塔和青花容器等大量中国瓷器。
乾隆年间(1736~1799年),全县从事陶瓷业人数2.7万余人,占全县人口总数1/4。
嘉庆十五年(1810年),泗滨颜嘉猷利用蔡牵船队多次运载瓷器销往香港、台湾,直至安南(今越南)地区,成为当地巨富。
道光二十年(1840年),爱尔兰首府都柏林博物馆展出德化瓷印章。
道光二十二年,福州泥塑大师张进奎(艺名裕师),召集福州府雕塑艺人,在闽侯县湾边白苗乡成立“何派”艺术支系——“来禧堂”,师承何朝宗,研究、弘扬“何派”艺术。
道光三十年,英国人埃德蒙·格蒂研究德化瓷印章的专著《关于爱尔兰发现的中国印章》在贝尔法斯特出版,这是欧洲研究德化瓷的第一本著作。
咸丰三年(1853年),南非卓湾打捞出水的海底沉船上,发现元代德化窑白釉瓷,后存大英博物馆。
光绪四年(1878年),美国举行优秀艺术作品评比,波斯顿美术馆珍藏的明代何朝宗作品观音像被评为第一名。